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期的社会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变量和不同社会阶层的说话者和话语风格之间的关系.随后,语言学家意识到作为非语言变量的性别因素也能引起语言变量发生变化.优势法和差异法是研究语言中的性别差异的两种主要的社会语言学方法.相比之下,国内相关的研究还较少,尤其是基于真实自然的中国人的日常会话语料的基础上用会话分析的方法探索男性和女性在会话结构方面差异的研究就更少.该文通过分析大学生的寝室谈话来探讨中国男、女大学生在会话结构方面是否存在差异.研究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1)男、女大学生在支持性反馈的使用方面是否存在差异?(2)男、女大学生在话论转换方面是否存在差异?(3)男、女大学生在话语重叠方面是否存在性别差异?该文的研究对象为浙江师范大学的32名大学生,男生、女生各占一半,分别来自于4个寝室.每个寝室分别录下了5段学生就寝前的寝室谈话,然后从中抽取了20段录音作为分析材料.通过对不同性别的寝室谈话的对比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1)一般支持性反馈"嘿"(包括"嘿∷"和"嘿嘿"等)只出现在男生的谈话中;而女生在对话中往往在前一说话者结束语后立刻做出一般支持性反馈,并且经常连续地对同一说话者做出一般支持性反馈;女性在对话中经常做出简短回答作为高度支持性反馈,而在男生的对话中则没有这种情况;(2)男生在应用萨克斯等人的话轮转换规则1(C)方面比女生更频繁,也就是说,在男生的谈话中,经常出现当前说话者未选定下一个说话者,其他会话参与者也未自选的时候,而由当前说话者继续发言使谈话不至于中断;(3)在很多情况下男生对话中出现话语重叠是为了取得话轮,而女性主要是为了表示理解,或是对讲话人所表达的观点表示同意.结合以上研究结论,作者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解释,该文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与建议,以期对以后的相关研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