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对现当代我国民族乡村政治发展与社会变迁进行研究,重点是对中共领导的集体化运动时期辽东民族地区---岫岩满族自治县的政治发展与社会变迁的探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革命根据地进行了集体化的初次尝试,这为我国的集体化时代拉开了大幕,辽宁岫岩满族自治县作为满族的发源地之一,在抗日战争结束后,进行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为岫岩县的集体化运动的发展扫清了道路。建国后中共为改造个体农业,建立集体农业,发展生产力,领导农民搞了从互助合作---初级社---高级社,最终发展到人民公社的集体化运动,建立了“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集体化运动对乡村社会变革和政治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所以说集体化时代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基于选题旨趣和研究思路,本文除导论和结语外,主要由以下六章内容构成:第一章描述了土地改革前岫岩的社会状况。这章主要从岫岩县的自然状况、历史、行政沿革,封建土地租佃关系和由此形成的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以及满族文化的发展这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这是本文核心内容分析的张本。第二章是关于岫岩各族人民的抗日斗争与中共政权在岫岩的建立。这章通过日本帝国主义对岫岩人民的殖民统治及当地人民的武装抗日斗争,中共政权在农村的建立这三个问题,论述了近现代以来,岫岩各族人民为反对外敌入侵,实现民族解放而作出的重要贡献。第三章是中共在岫岩领导的土地改革与乡村社会变革。这章围绕着中共在岫岩领导的土地改革;为战胜粮荒,岫岩政府领导人民开展的大生产运动;为改变社会风气,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禁止黄毒赌,以及为实现民族团结,中共在岫岩进行的民族关系的调适工作等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论述。通过分析,说明中共为了改变中国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在解放岫岩后迅速领导了民族地区的土地改革运动,土改的顺利完成,既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又改变了传统乡村的政治秩序,并将分散的农民纳入到了国家政治体系之内,完成了民族-国家的构建。第四章是农业合作化运动时期的乡村改造与政治变革。这章对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历程,农业合作化运动发展的极端形式---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在此期间进行的文化教育和开展的民族事务工作这三个问题进行了论述。指出人民公社体制的建立使中共政权组织的权力渗透到了乡村,国家实现了对乡村社会的政治整合。第五章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人民公社的解体。这章首先从阶级斗争扩大化、群众大革命、农业生产的凋敝等方面分析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岫岩的社会失序,说明“文革”对地方乡村政治秩序的破坏,使岫岩的基层政治进入衰退期,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最终导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人民公社的解体。第六章是区域民族政治的建构。这章对满族自治县的建立过程、满族民族认同的提高和传统文化的发展、村民自治的兴起与发展进行了论述。指出在“文革”结束后,中共在满族人民的强烈要求下,最终在满族聚居的地区设立了满族自治地方,实现了满族的民族自治权,提高了满族的民族认同感,发展了满族传统文化。同时民族乡村在人民公社体制废除后,建立起了村民自治这种基层政权组织形式,从而实现了中国农民从建国初的人民向民主法制国家公民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