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高强度三周期极小曲面羟基磷灰石支架用于骨修复的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lu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修复材料与人体的力学适配是骨修复,尤其是大段骨缺损修复过程中的重要标准。构建具有良好力学性能和促成骨性能的多孔结构修复支架,能够有效实现骨组织修复。生物陶瓷与天然骨组织的无机成分组成相似,是一种极佳的骨修复材料。然而,目前基于生物陶瓷材料制备的骨修复支架大多存在力学性能不足的问题,且目前的解决方法如调节成分或表面改性等,能够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因此,从支架的结构设计出发,通过结构力学手段实现增强成为有效解决此类问题的最佳策略之一,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三周期极小曲面是在空间中三个维度方向周期性重复且平均曲率为零的曲面,这类结构是骨修复支架结构设计的理想选择。本论文通过对三周期极小曲面结构隐式方程与参数进行研究,获得其结构参数并实现对结构的调控,探索其应用于骨修复支架的设计方案,通过羟基磷灰石光固化3D打印,设计与制备不同结构的极小曲面骨修复支架,同时对其连通性、表面规整度和细胞成骨性能进行评价,并从结构角度对细胞成骨性能差异的机理做简要探讨。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极小曲面结构支架连通性良好,无明显的细胞毒性,比传统的网状交叉结构支架更加有利于细胞粘附、增殖和成骨分化。在此基础上,通过有限元分析模拟不同结构在受到压应力状态下的应力分布与应变水平,从应力集中角度对极小曲面结构抗压力学性能进行分析与预测。再通过力学压缩实验对不同结构的3D打印羟基磷灰石支架进行抗压强度测试,获得不同结构的实际抗压强度,并与有限元分析结果相互验证。有限元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受到压应力时,极小曲面结构比网状交叉结构明显产生更少的应力集中,压缩测试结果也表明极小曲面结构的抗压强度显著高于传统网状交叉结构,其中SplitP结构支架的最大抗压强度可达150 MPa,满足人体皮质骨强度需求。其次,选取SplitP极小曲面结构与网状交叉结构支架植入新西兰大白兔股骨髓腔内,植入不同时间后取材进行Micro-CT扫描与三维重建,同时对包含支架的股骨样本进行压缩测试以评价其体内生物力学性能,并对其进行组织切片染色分析。Micro-CT和组织切片结果表明,SplitP结构支架在植入体内前期新生骨总量显著高于网状交叉结构支架,但在后期两者新生骨总量差异不显著;力学测试结果也表明,在第4周至第8周时,植入SplitP结构支架的股骨样本抗压载荷相较网状交叉结构支架显著提升,并在第12周时达到最大值1965.690N。总之,本研究立足于解决生物陶瓷材料在骨精准修复过程中存在的生物力学不适配等问题,基于三周期极小曲面结构设计出抗压强度可调的3D打印羟基磷灰石支架,可满足不同部位的骨缺损修复需求。这种通过结构设计的力学增强方案有望为骨修复支架设计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临床价值。
其他文献
本文以集成式电液制动系统(Integrated Electro-Hydraulic Brake System,I-EHB)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在不同制动工况下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并建立了变负载I-EHB系统的数学模型。在系统工作压力范围内对模型进行线性化处理,并验证了线性化之后模型的正确性。由于在制动过程中系统负载会发生变化,设计了基于PID的调度控制器,搭建了I-EHB系统试验台架并通过硬件在环试
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具有优异的调速性能、较高的功率密度和工作效率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制造生产场景之中。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效果受到驱动器延迟环节、输出PWM频率等因素的制约。通常,更高的PWM频率意味着更好的电流环响应速度,然而PWM频率的提高导致器件所需开通关断时间更短,不可避免地增加了EMI和器件功耗。软开关技术的出现能够在
定子分离式磁通反向电机是一种新型定子永磁型电机,由传统磁通反向电机演化而来。定子分离式磁通反向电机的永磁体和绕组分别放置在内、外定子上,解决了单定子磁通反向电机永磁体和电枢绕组的空间冲突问题,能够进一步提升功率密度;且电枢绕组和永磁体分开放置,温度管理更加方便,进而降低永磁体退磁风险,在风力发电、波浪发电等低速直驱领域具有潜在应用前景。但是其两层气隙和两层开槽的特殊结构会使得内外气隙齿槽转矩叠加,
高强度低收缩性的聚酯纤维可以作为骨架材料广泛应用在很多三元乙丙橡胶制品,二者之间的界面粘合性能是影响两者综合性能的关键因素。两者之间的极性相差大、表面模量梯度也有较大差距,因此界面相容性差。工业上常在EPDM混炼胶体系种加入间苯二酚-甲醛-白炭黑(HRH)以及在聚酯纤维表面浸渍间苯二酚-甲醛-胶乳(RFL),来改善两者之间的界面粘合效果,但是都存在间苯二酚和甲醛有害物质的释放等危害环境和人体健康的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人口增长,建筑能耗和相关碳排放量急剧上升。为了降低建筑能耗,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备受关注。然而,光伏组件只能将不到20%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而接近80%的太阳能则以热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为此,基于太阳能光伏光热综合利用的联产系统可显著提高太阳能利用效率,以促进建筑节能减排。联产系统的组件配置方案密切影响光伏光热一体化(PVT)集热器的运行温度和效率,对系统整体热力经济特性有显著作用,
近年来,随着基于生物电信号的人机接口控制技术在康复设备、治疗设备领域的发展,已经成为语音控制、视觉感知等人机交互领域新的研究热点。为了帮助运动障碍人群提高生活自主能力,以及减少对于医护人员的依赖,本文提出一种便携式多模态人机接口,能够帮助运动障碍人群用来控制车辆行驶的过程,并在无障碍区域通行。其智能驾驶系统控制的实现方式是通过面部肌肉群左右侧咀嚼肌收缩产生,并在头部颞叶区的头皮采集的颞肌肌电信号,
中国的城镇化率迅速提高,制约着城市的发展和扩张,城市更新改造成为新时期城市发展的潮流,可以盘活建设用地,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片区的产业转型和升级,激活城市的活力和破解城市发展困境。但城市更新改造涉及政府、集体组织、居民、开发商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存在利益分配难以均衡的问题,主要原因是“自上而下”的城市更新模式之下,利益相关者缺乏利益博弈的平台,以及博弈信息不完全,各利益相关者利益难以达到均衡。本文应
为了能提升串联式工业机器人的机构性能,同时能对改进后的复杂机器人的弹性动力学问题进行快速准确的建模分析,该博士论文基于含局部自由度的空间连杆机构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宿主-寄生仿生机构的优化设计方法,揭示了寄生支链与自由度分布之间的寄生演变规律。以宿主-寄生机器人为研究对象,利用实验测量的刚度、固有频率和振动位移曲线等条件,提出基于极少计算单元和多实验拟合的拟合弹性动力学建模方法,可以明显提高模型的计
肿瘤是全球性疾病,严重威胁国民健康。尽管当下最有效的免疫治疗在临床上取得重大成功,其对脑部肿瘤的治疗仍面临巨大挑战。脑胶质瘤(GBM)复杂的生理和病理屏障,严重限制了药物的递送和抗肿瘤免疫效应。针对上述问题,本论文对基于树枝状大分子PAMAM的衍生物进行筛选,发现能诱导强烈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CD)的生物材料D47,并在D47的基础上,利用可以与脑部血管内皮细胞表面高表达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
为解决地铁工程建设初始投资大、资金投入密集、成本回收期长、建设资金不足等问题,轨道交通TOD模式应运而生,它不仅可以促进土地利用集约化,还能提高土地开发效益,形成新的居住模式。但地铁上盖项目往往位于城市中重要的交通节点,建设开发不仅会受到自然环境影响,还会受到社会环境制约。与白地上进行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相比,其施工风险因素更多,更容易出现各种安全问题,需要针对其自身特点准确识别施工风险,分析评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