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时代的“晒”文化研究 ——以微信朋友圈为例

来源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5413060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晒”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开始兴起。社交媒体的崛起与读图时尚的流行更是掀起了“晒”的热潮,某种程度而言“晒”业已成为一道值得观照阐释和思考的文化景观。微信作为极具代表性的社交媒体,使用广泛,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网民最常使用的移动社交产品是微信,因此是研究新媒体视域下“晒”文化的理想研究场域。试图从媒介文化角度出发以微信朋友圈中的“晒”文化为对象展开研究。电子媒介时代,图像的制作、传输和接送变得越来越简单快捷,于是图像是被生产的对象,同时也是生产出更多需求和欲望的手段,人们在“晒”图的这一过程也由积极主动展现自我转变为被动过度展示“美好生活”。主要透过文化研究的视角,厘清“晒”蕴含着何种值得反省的文化意义。首先试探性地观察分析朋友圈中“晒”的文字、图片等文本,通过大量的日常观察得出,晒自拍、晒消费和晒美景是朋友圈中“晒”的主要内容。接着再运用个案研究法对用户进行跟踪观察,再进一步结合对这些用户的深度访谈分析人们为何而“晒”。结合相关理论,研究发现:时髦的身体是当代重要的景观,关于晒形象自拍的标准背后实际潜藏着复杂的话语权力运作;晒出美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大众媒体塑造的景观再现;而消费之后的晒物则反映了消费行为在当代社会已然成为重要的自我认同手段,身份认同正是通过消费行为建构起来的。最后,分析“晒”广为流行所存在的负面影响。过度的“晒”造成自我认知的混乱,盲目追逐虚荣,甚至沦为仅仅满足于私人独立空间领域的表层快感满足,对他人与社会公共事务漠然置之的“伪实践”。如何推动“晒”回到正确的轨道上,促进积极主动、健康理性的“晒”,是值得我们继续探讨的课题。
其他文献
京杭大运河苏州古城段最早开凿于公元前6世纪,是历史文脉的重要载体,影响了城市蓝绿空间格局,形成了水城苏州这一独特的城市文化景观,苏州作为大运河沿线唯一以“古城”概念申遗的城市,是运河营城的杰出典范。回观当下,苏州已建成多处公共游憩空间,但在现代城市的冲击下,对于运河文化的保护与开发较为孤立且薄弱,尚未与现存游憩体系良好融合,运河文化价值逐渐消解。本研究选取京杭大运河苏州古城段为研究对象,结合游憩视
自然界废水和饮用水中发现了大量的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s),因此全氟或多氟烷基物质已成为有机污染物类的全球问题。常规的水处理技术包括混凝、絮凝、过滤、沉淀与生物处理过程都不能完全地去除PFASs。而特定的先进处理技术包括吸附、膜处理与光催化可以有效地去除PFASs,故需要了解深度处理过程中各种PFASs的去除机制,各种PFASs的不同物理化学特性使研究化合物在水溶液中迁移较为困难。在现有
本文所论写意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独特艺术语言,是书法创作的独特艺术精神,并非是指中国画的写意画概念,写意性在书法创作中有具体的形式语言,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凝练和积淀,以书法创作的形式语言传留和感染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情感和意绪。书法创作的写意性并非空泛的概念,是落实到书法创作“法”的基础上实现的“意”。本文以写意性在书法创作的起始与发展脉络进行梳理,主要从书家主观意象的外化和书法线条的特殊性质中
学位
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小说助读内容体现了编者的意图,落实了新课标的要求,在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小说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小说阅读理解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现行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小说课文中的助读内容进行梳理和分析,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如何运用助读内容解决小说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论文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绪论,主要介绍研究的背景、意义,以及相
圆管带式输送机是在通用槽型带式输送机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密闭连续的特种带式输送机。它具有环保无污染,空间转弯,大倾角输送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散料处理行业。输送带与托辊组间的作用力决定了圆管带式输送机的运行阻力,从而影响着输送机的功耗。在圆管带式输送机的开发、安装、操作过程中都起着决定性的意义,这是圆管带式输送机系统所特有的一种运行特性。输送带与托辊组间作用力可通过实验方法、有限元方法、解析方法获得。利用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社会已经从一个发展缓慢的传统社会向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转型,现代社会追求理性、效率、科技、人才、知识的价值观念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渗透进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离不开精神文化的满足,文化消费已经成为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形式。而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现代通讯技术等技术背景的文化消费已经成为重要的必不
丰裕的自然资源并不总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从一个较长的时间范围来看,部分资源丰裕的国家或地区并未像经典经济理论所指出的那样实现快速经济发展,相反,其经济增长速度是缓慢的,甚至是停滞的。这种经济与资源的悖论关系被称为“资源诅咒”效应。本文以陕西省作为例来探讨其是否出现了“资源诅咒”效应。本文选取2006-2016年陕西省各类经济发展指标数据,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考虑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以人均绿色GDP增
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启动和实施之年。秦巴山区集中连片贫困区作为我国扶贫开发攻坚工程的重点地区之一,也将迈入乡村振兴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由于发展基础、外部环境、内部条件等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秦巴山区乡村发展能力各不相同,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应根据乡村发展能力的差异情况和程度,制定差别化的振兴策略。本研究以国家《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