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社会治理的理念与认识与时俱进、逐步升华,社会治理的重心也随之下移到基层、下沉到社区。推动社会治理体制的创新与实现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很大程度上是由社区治理的创新与现代化所决定。要推动与提升社区治理的创新与现代化水平,社会工作的参与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特别是在实现共建共治、发挥社会协同、推进公众参与、实现治理专业化方面。社会工作通过政府采购社会服务的形式积极参与到社区治理之中,在社区中践行“以人为本、助人自助”价值理念,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技巧,明确社区治理参与角色,发挥社会工作专业功能与协同治理作用。从社会工作参与社区治理的实践来看,主要依托于社会服务开展服务型治理,促进了政企社合作,一定程度上回应与解决了社区问题,推进了社区发挥共同体功能,那么其能否在社区精英治理基础上促进更广泛的居民参与、在更为开放式公共空间实施治理、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有效培育社区资本呢?为探索与回应社会工作参与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以G镇全民公益园的“园区文明公约2.0”行动项目作为研究样本,该项目基于社区治理理论与增权理论的视角,运用社区工作的地区发展模式来开展“自下而上”的社区治理实践,是针对G镇全民公益园不文明行为凸显的问题所设计的公共空间微治理项目,通过园区治理问卷调查、座谈会、研讨会等途径实现园区活动主体的赋权与广泛参与,推动其积极参与园区治理;基于该项目的实践经验、总结与反思,深入讨论了社会工作介入公共空间微治理的实现保障、功能和路径,发现浓厚的场域治理氛围、充足的社工治理投入、充分的社工角色发挥、优质的专业服务水平、多元的治理主体参与、多样的宣传推广途径是其实现保障;社会工作介入公共空间微治理能有效地推动职能部门联动发挥合力,促进社区社会组织参与激发活力,提升居民主动参与动力;治理目标精细化、参与主体多元化、协商民主常态化、参与途径多样化、治理服务多样化是其有效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