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高场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分析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是否有助于区别正常宫颈内带、中带、外带与宫颈癌病灶的DWI表现特征、ADC值的差异。 方法:采用1.5T高场强磁共振成像仪,对25例病例进行常规MR扫描及DWI检查,均经临床病理活检或手术后病理证实为肿瘤分期Ib期以上的宫颈癌,分别分析其病变影像特点,测量病灶表观扩散系数值(ADC值);同时选择15例无明显宫颈病变的育龄期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量和对比正常宫颈、正常宫颈腔分泌物和宫颈癌的ADC值,对三组的值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 结果:(1)正常宫颈 DWI表现为内、中、外带三层结构,15名正常健康女性宫颈 ADC平均值分别是:内带(1.38±0.32)×10-3mm2/s、中间带(1.41±0.26)×10-3mm2/s、外带(1.41±0.08)×10-3mm2/s;正常宫颈腔黏液分泌物ADC平均值为(1.44±0.19)×10-3mm2/s;正常宫颈内带 ADC值低于中间结合带及外带肌层 ADC值(P<0.05),而中间结合带与外带肌层ADC平均值比较(P=0.16>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5例宫颈癌患者中,鳞癌21例(占84%),腺癌2例(占8%),鳞腺癌、小细胞癌各1例(各占4%);临床分期Ib期12例(占48%),IIa期4例(占16%),IIb期6例(占24%),IIIa期和IIIb期各1例(各占4%),IVa期1例(占4%)。宫颈癌ADC平均值为(0.869±0.108)×10-3mm2/s,明显小于宫颈三层(内带、结合带、外带肌层)及宫颈腔黏液分泌物ADC平均值(P<0.05);IIa期肿瘤的ADC平均值(0.779±0.072)×10-3mm2/s,低于宫颈癌Ib期、IIb期III期及IVa期((p<0.05)。 结论:高场强磁共振扫描对宫颈癌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但DWI能够检测肿瘤内水分子的扩散运动,能反映宫颈癌的病理变化,应用ADC值提供定量诊断信息。DWI图可明显观察宫颈癌病灶的位置、范围,作为常规MRI检查的有益补充,能对子宫组织病理变化信息进行无创性测定,ADC值可有效地定量区分宫颈癌与正常宫颈、宫颈腔分泌物,有助于宫颈癌的诊断和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