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的高低及品质的优劣主要取决于品种的遗传特性、栽培措施和环境条件等方面。因此,高产优质的小麦品种必须有与之配套的栽培技术,其产量和品质的潜力才能充分发挥。环境因素尤其是施肥对小麦产量的高低和品质的优劣影响很大。钾是作物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元素,它与植物产量和品质的关系非常密切,合理施用钾肥是提高钾元素利用率、增加籽粒产量的重要措施。
为了确定新疆准噶尔地区小麦高产高质的适宜施钾量,以新春22号为材料,研究了施钾水平对小麦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钾肥能提高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减少小麦各个生育期的MDA含量。在小麦灌浆期,施钾处理较对照SOD、POD活性均有所提高。钾肥施用量过低或过高均会影响小麦相关生理过程的正常进行。小麦不同时期的NR活性均与其同一时期及后一时期的MD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小麦拔节期叶绿素含量与灌浆期SOD、POD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拔节期、成熟期叶绿素含量与其同时期的MD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是单位面积穗粒数和千粒质量的综合表现,而使这些相互制约产量的因素在群体内协调发展是小麦高产栽培的中心问题。通过对不同施钾条件下各处理组的比较分析,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加,小麦千粒质量持续下降,但产量有所提高,这说明穗粒数有所增加而小麦品质有所下降。
实验结果表明,钾肥施用量在225 kg/hm2时,新春22号小麦产量和品质均下降;施用量在300kg/hm2时,产量达到最高,但品质较低;而施用量在75-150 kg/hm2时,不仅能使产量有所提高,并且能保证其品质,可实现优质高产。
本文旨在讨论施钾量对小麦生理及产量的影响,同时讨论了小麦千粒质量与产量之间的关系。施钾量对小麦产量构成要素中亩穗数及穗粒数的影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文通过大田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施钾量对小麦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探讨提高小麦产量和改善小麦品质的合理栽培措施,为小麦栽培研究和农业生产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