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是研究动物行为的理想的模式动物,研究克氏原螯虾的行为,一方面可以给水产提供一些不可或缺的生产计划上的建议,另一方面为其生物入侵的防治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螯虾的格斗行为和社会等级秩序高度依赖社会环境的,社会环境的改变会导致优势等级序列的紊乱。本研究比较了3种社会环境对克氏原螯虾格斗行为的影响。(一)同步/异步放养对克氏原螯虾养殖的影响在室内小型水体、户外中型水体和池塘大型水体三个环境下同步和异步克氏原螯虾,对比了存活率、残肢率和质量变异系数等指标。小、中型水体同步组的残肢率均显著低于异步组(P值分别为0.007、0.016);中型水体同步组的存活率显著高于异步组,P<0.01;中、大型水体同步组螯虾质量变异系数均小于异步组(P值分别为0.015、0.002)。结果显示:克氏原螯虾存在先期领域所有权现象,即“有产者原则”。人工养殖中异步放养虾苗违背该原则,容易增加螯虾群体自相残杀,而导致存活率下降;同步放养则符合“有产者原则”,有利于降低螯虾种内格斗。结果为解决高密度水产养殖中克氏原螯虾自相残杀而导致的减产提供了一定参考。(二)不同地位克氏原螯虾对入侵者的行为反应为探究不同社会地位的亚成体克氏原螯虾对利益的分配,以及对社会环境改变(体型较大的入侵同类)各自做出的行为反应,本文统计已确立等级序列的成对同性别螯虾对隐蔽所的占有情况,并视频拍摄同性别螯虾入侵时,入侵者及不同地位的原居者做出的格斗行为,分析格斗次数、格斗时间、首次攻击及被首次攻击对象多个参数。在隐蔽所占有实验中,7l%为优势者占有隐蔽所,7%为从属者占有,共同占有或没有占有的各11%。在入侵-反入侵实验中,雄性入侵者对2只原居虾之间的攻击选择无显著差异,雌性入侵者首次攻击显著选择与原优势者格斗;雄性原居者中优势者对入侵者和原从属者的攻击无显著差异,雌性优势者则显著选择与入侵者格斗;雄性原居者中从属者显著选择与入侵者格斗,雌性从属者对入侵者和原优势者的攻击无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表明,优势者优先占有资源;雌雄螯虾在入侵和面临入侵时有各自不同的策略;不同地位的螯虾在反入侵时行为反应也各有不同。(三)不同地位克氏原螯虾的胜利者-失败者效应稳定性为探究不同地位的克氏原螯虾的胜利者-失败者效应稳定性。本试验通过视频拍摄,优势者和从属者分别在新的领域中各自与等重量级雄性螯虾连续遭遇战,统计胜负场数、格斗次数、时间、优势指数等多个参数。结果表明:在与陌生对手的首次交战中,40个优势者中有23只螯虾取得了胜利,17只失败,胜负比例之间差异不显著;而从属者中获胜比例为18/40,与失败者的比例之间也没有差异,说明优势者和从属者之间原有的等级地位并不被陌生对手识别。在与陌生对手的第二次交战中,获胜的优势者中18/23的螯虾再次胜利,极显著高于失败的螯虾比例;获胜的从属者中,仅11/18的螯虾再次胜利,与失败者的比例之间不显著;而失败的优势者中,13/17的螯虾持续失败,失败的从属者中,17/22的螯虾持续失败,均显著高于获胜的比例,说明不同地位的螯虾胜利者-失败者效应稳定性不同,优势者的胜利者-失败者效应均比较稳定,而从属者的失败者效应稳定,胜利者效应并不稳定,一胜之后无法稳定、完全的二胜。还就格斗次数、时间、优势指数等参数作了统计分析,发现胜利或失败的优势者以及从属者在格斗策略上行为有较大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