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血小板计数与血红蛋白比值和血糖变化对合并颅脑损伤的多发伤患者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分析目的:探究合并颅脑损伤的多发伤患者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比值(platelet count/hemoglobin,PLT/Hb)、血糖(glucose,GLU)等相关实验室指标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acute lower deep vein thrombosis,ALDVT)形成的关系。方法:选取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急诊创伤中心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合并颅脑损伤多发伤患者118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利用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区别ALDVT组和无ALDVT组,计算ALDVT的发生率。并于受伤后4d采集患者的静脉血,比较两组患者PLT、Hb和GLU,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 Ⅲ,ATⅢ)活性、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水平(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合并颅脑损伤的多发伤患者AL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相关独立危险因素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结果:118例合并颅脑损伤的多发伤患者中,出现ALDVT的患者共45例,发生率为38.1%。ALDVT组中的PLT/Hb、GLU、DD和FDP水平均高于无ALDVT组(P值均<0.05);TT长于无ALDVT组(P<0.05)。两组间的PLT、PT、INR、APTT、FIB、ATⅢ活性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LT/Hb(OR=1.699,95%CI为1.125-2.567)和GLU(OR=1.309,95%CI为1.040-1.647)是合并颅脑损伤的多发伤患者ALDVT形成的独立危险(P值均<0.05),ROC曲线推算联合PLT/Hb和GLU浓度的最佳界值分别为1.7×10~9/g和8.3mmol/L,此时的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73%和70%,当两个指标均大于等于界值时,ALDVT的发生率为73%(86/118)。结论:合并颅脑损伤多发伤的患者ALDVT发生率较高,PLT/Hb和GLU水平是AL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预测指标对此类疾病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第二部分:多发伤患者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目的:研究多发伤患者ALDVT的发生率并对影响其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6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急诊创伤中心的175例多发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依据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将其分为ALDVT组和无ALDVT组,并计算ALDVT的发生率。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可能影响患者ALDVT发生的人口学特征、生命体征及血液学指标进行相关性探究。结果:在175例多发伤患者中,56例(32%)患者出现ALDVT。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中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25分/≥25分)、血糖(<10 mmol/L/≥10 mmol/L)、合并上肢骨折、合并下肢骨折、合并脊柱损伤、合并骨盆骨折以及合并胸腹部损伤的多发伤患者数量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凝血指标中,与无ALDVT组相比,ALDVT组患者的DD和FDP的水平均有所增加,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糖水平(≥10 mmol/L)(P=0.009)、ISS(≥25分)(P=0.024)、合并脊柱损伤(P=0.048)和合并骨盆骨折(P=0.029)均是AL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多发伤患者ALDVT的发生率较高。血糖水平、ISS以及多发伤合并脊柱损伤和多发伤合并骨盆骨折均对ALDVT的诊断具有重要预测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