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内丹学中的顺逆理论阐释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mingli1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丹学是道教哲学的核心思想,其中包含着道教的宇宙观、人体观、生命观等思想,也是道教中对于人类自身能力的超越性追求。内丹学是一套非常完备的人类身心转化提升理论,是道教中追求人与宇宙之真谛的路径与方法,但具体方法历来都是师徒间的口耳相授,见诸文字者亦是隐语重重令人费解。近来道教内丹学的研究中对于顺逆思想的研究性论文比较少,且细致性欠佳,因而笔者选择了其中具有宏观层次的顺逆理论来进行阐述,本文从顺逆观在内丹修炼中的理论方面和内在的性命修炼角度进行阐释,分析了内丹学顺逆观的理论渊源、理论方法和追求目标,并对其具体方法的理论根据也进行了大致的阐释。内丹学修炼的目的就是要超越人类的局限,跳出自然界的规律达到与先天大道相合而表现为长生不死,这是一种对宇宙真谛至高的追求而不是一种贪念,真正的修道之士为的是对大道的追求,而了脱烦恼,体悟大道,长生不死及超人的能力只不过是仙道成就的附属。本文认为内丹学中所提到的“顺”的含义有两种:一是顺世俗之欲,不懂得效法自然之道,随欲逐流,乃至堕落,这是常人所具有的或者潜在的特点;二是顺应自然大道,按世间规律办事,来达到一种高层次的修养,这是一种对大道的随顺和世间法的体悟,能达到此的已经属于贤德之列。内丹学中的逆修观念就是在顺应自然、体悟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对于世间规律的进一步提升和超越,进而以此来达到“我命在我不由天”的目的。内丹学是心性与肉体生命的共同提升之学,只有完全克服人类的局限和人类自身与道相比中的不足之处,才能达到先天本源的境界,这就是逆向修为在性命修炼当中的作用与地位。人的欲望永远都不会满足,这是人的习性,不知反省不知克制自己欲望的人往往就会随欲望的推引而离人道越来越远,如果追求长生不死之人顺从或安于人类共有的习性,那仍然无法脱离人类自身的规律,只能停留在凡人的境界之中。道教内丹学中的性命转化是其修炼理论中的重中之重,是有着具体的方法步骤的,通过老师的口耳相授,修炼者潜心体悟步步修习,加上修炼者自身的资质与刻苦修炼才能转化人体气质,超越人类局限,接近甚至达到神仙境界。而心性的逆返是达到与大道相合的重要环节,同时是道教中神仙施行种种超能力的基础。超越人的自身规律,逆其欲望而行,只是克制欲望还是不够的,只有消除化解所有欲望,内心真正超脱,再加上生理上的逆向功夫,才能彻底解脱自然的束缚而成仙了道。
其他文献
古语有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既是精神的门户,也是艺术的血液。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以情感为基调和诉求的电视情感类谈话节目开始进入国人的视野,凭借真实、朴素、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应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由此可见,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拓展延伸提出了明确要求。拓展延伸是课堂教
初中学生学习成绩普遍差异较大,适应性差,按传统的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教学,会使两级分化严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因成绩上不去,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而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甚至产生严重
以真空冷冻干燥的橙黄色、紫褐色松乳菇为研究材料,对其营养组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二者的粗纤维、粗蛋白、粗脂肪、总糖含量差异不显著;但紫褐色松乳菇含水量、矿物质和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加大了对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由原来的应用题改为解决问题,这给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对"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