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中国是一个急剧动荡和变革的社会,也是一个涌现出了许多影响巨大也争议不断的伟大人物的时期。在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有一本重要的杂志和一位与之相关的人物,学界对其一直缺乏相对全面的研究,这就是《新潮》和罗家伦。《新潮》是北京大学第一本学生杂志,它的创刊在当时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在青年学生当中地位不亚于《新青年》。它以文艺复兴相号召,对封建传统道德、专制文化和各种社会弊病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并热烈提倡新思想、新文艺和新道德,主张通过西方文化的推介与普及来改造中国人的思想,以建设一个全新的社会。罗家伦就是《新潮》的主要编辑之一。他以《新潮》为阵地,热烈地拥抱新思想、抨击旧传统,引领了一场标榜史册的“五四学潮”。“五四”之前他思想激进,狂热地参与了各种学生运动,并撰写了“五四”当天唯一的印刷品“北京学界全体宣言”;但在“五四”之后又是他首次较为清醒而深入地阐述了“五四精神”,主张应当从狂热当中冷静下来,反思“五四”所造成的各种后果。这一时期他对于中国报界、杂志界的批评与建议,对于舆论建设的重视,都显示了他对社会问题的深刻关怀和洞察力。但长期以来,学人们论及罗家伦,却多是将其作为一个政治人物对之进行褒贬臧否。这些纯粹基于意识形态分野所做出的判断,显然是有失公允的,存在某种认识上的盲点,政治的偏见容易造成历史的偏见。它脱离了当时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更抹杀了罗家伦在五四时期所表现出来的进步思想。本文主要以《新潮》三卷十二期作为文本,对其内容作一个较为全面的分析。特别着重分析罗家伦的文章以及他在这一时期所表现出来的对社会问题的深刻的洞察力和判断力。本文分五部分展开论述:一、概述《新潮》时期之前的罗家伦其人,简略介绍其成长的背景;二、分析《新潮》的发展历程及其内容,在分析内容的同时探讨其意义、影响及不足;三、分析罗家伦对于“五四”的贡献与反思;四、从罗家伦对新闻界、报界、杂志界的批判中分析他的新闻传播观;五、结语,评价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