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电站主控室是对核电站运行状态进行监视和控制的安全中枢,是人-系交互最为频繁的场所,其人-系界面设计的优劣对核电站的运行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核电站主控室人-系界面综合评价是核电站投入运营必须履行的安全审查程序。因此,开展人-系界面综合评价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也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本文以核电站主控制室人-系界面为研究对象,总结了人-系界面的演变及评价研究的发展与现状。在综合分析国内外人-系界面综合评价理论及相关评价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确定了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研究工作如下:分析了国内外人-系界面的标准、规范和导则,结合国内已颁布的标准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核电站主控室人-系界面综合评价研究中应遵循的标准。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结合专家质量模型和德尔菲法,构建了核电站主控室人-系界面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该指标体系的有效性和稳定性进行了验证。在分析层次扩展赋权法优劣的基础上,并且根据人-系界面评价指标多层次、多属性的特点,提出了基于模糊区间数的权重分配方法。通过建立标度转换模型,得到了模糊区间数判断矩阵,改进了传统的判断矩阵标度体系。在此基础上,将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逼近,结合误差传递理论,得到评价指标权重的估计区间序列,并构建了该序列的模糊重心决策模型。同时,引入置信度以检验评价指标权重分配的可靠程度。研究了核电站主控室人-系界面综合评价方法。首先,建立了基于灰色物元分析方法的人-系界面评价复合灰元矩阵。对于复合灰元矩阵中定量评价指标不可公度的问题,建立了基于测量性工效学的量化评价模型;对于定性评价指标难以量化问题,建立了基于专家模糊决策的量化评价模型;对于人-系界面要素的排序问题,建立了基于模拟退火-蚁群算法的排序评价模型。然后,建立了评价指标的灰经典域和灰节域,通过关联函数得到上层指标的评价结果。最后,由构建的人-系界面综合评价集结模型对上述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得到人-系界面综合评价结果。创建了满足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标准的评价用操纵员人体模型。该模型可根据评价的需要选择人体模型的百分位数和姿态,具有评价所需的作业空间基准、可随头部转动的字符视角基准和关节调节功能,能完成作业空间、可视性和舒适性评价。开发了核电站主控室人-系界面综合评价软件。集成了评价指标体系、权值分配、综合评价方法、标准查询体系以及人体模型等评价模块,实现了基于同一软件平台的核电站主控室人-系界面综合评价,提高了评价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采用提出的人-系界面综合评价方法及开发的评价软件,对某核电站主控室人-系界面进行了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对人-系界面进行了改进和验证,结果表明了本文提出的核电站主控室人-系界面综合评价方法的可行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