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喉癌变过程中染色体3P,9P和17P上微卫星位点的杂合性缺失和微卫星不稳定性的改变状况,探讨等位基因不平衡性在喉癌前病变的意义,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一步探索喉癌前病变在分子水平诊断提供新途径和依据,同时可以证实了几个在喉癌前病变早期检测指标的微卫星标志物。方法:取49例喉癌前病变及喉癌组织新鲜手术切除标本,同时取同一来源的正常组织或加肝素的抗凝静脉血5ml作为正常对照。分为单纯过度增生(hyperplasias,HP)9例、轻度不典型增生(low grade dysplasia,LGD)10例、重度不典型增生(high grade dysplasia,HGD) 15例、喉鳞状细胞癌(LSCC)15例选取染色体3P、9P和17P上六个多态性微卫星位点D3S1234﹑D9S171﹑D9S1748﹑D9S162﹑INFA和D17S796,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简单序列长度多态性-银染技术,对49例喉癌变组织,进行等位基因不平衡分析,统计杂合性缺失和微卫星不稳定性的发生率及其与临床资料相关性。结果: LOH和MSI发生率分别为:单纯过度增生3.7%和14.81%、轻度不典型增生10.81%和21.62%、重度不典型增生26.03%和23.29%、喉癌38.67%和21.33%。其中杂合性缺失的频率随病变组织学的严重程度增加而增高,杂合性缺失的总检出率在不同病理组间有差异有显著性(χ2=17.686, p=0.000)。六个多态性微卫星位点出现MSI病例数也呈现随病变组织学的严重程度而增加趋势,而微卫星不稳定性的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χ2=0.314,p﹥0.05)。在HP和LGD病理组中微卫星不稳定性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杂合性缺失,而在HGD和LSCC组中杂合性缺失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微卫星不稳定性。杂合性缺失和微卫星不稳定性总检出率最高的位点为D9S171(62.5%),本实验中有病例同时存在2个以上位点的杂合性缺失或微卫星不稳定性,其中LGD 2/10(20%),HGD 8/15(53%),LSCC 9/15(60%),差异无显著性。结论:1.微卫星分析作为一个敏感的遗传指标已经广泛应用于肿瘤研究.本次实验结果显示49例喉癌前病变和癌组织中等位基因失衡总检出率为23.11% ,其中癌前病变为38.69%,喉癌为60%,提示喉癌变过程中基因组不稳定性增加。符合癌前病变随着组织学异常程度加重发展为癌的风险度将增加。2.喉癌前病变的早期即HP和LGD组中微卫星不稳定性频率高于杂合性缺失,微卫星不稳定性可作为微卫星分析早期癌前病变的辅助检测方法。数据统计显示,有病例同时有2个以上位点发生微卫星改变,增加癌变或复发风险,本组病例均有复发或癌变前有癌前病变史。3. D9S171位点的LOH和MSI总检出率最高,说明在D9S171位点附近也可能存在与喉癌前病变发生发展有关的候选抑癌基因,需进一步证实。目前微卫星分析已成为寻找和分析染色体上TSGs位置和失活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