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力作用下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特征和机制研究——基于苏南地区的快速城市化进程

来源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ve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对我国大多数城市而言,其空间形态正在以全新的方式迅速的演变着。本文以苏南地区的主要中心城市为研究对象,着重考察市场力对于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作用,探讨其主要特征、动力机制等。 从对城市空间形态的作用关系出发,市场力的发展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认识:一是市场机制的建立和不断深化,二是相关要素的市场化进程。并且市场力对于城市空间形态的作用力度是逐步加强的。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有三个方面的内容正深刻影响着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1、政治体制改革引发的分权和地方竞争;2、全球化背景下海外投资增加和制造业发展;3、城市建设从具体工业项目为主导到房地产综合开发为主导。 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地区凭借已经形成的历史积累,依靠各种内外部条件,先后走上了“苏南模式”和“新苏南模式”的发展道路。在市场力的作用下,城市职能发生转变:政治职能上,城市之间形成同位竞争激烈的利益主体;区域职能表现为外向型经济的迅速发展;产业职能上主要表现为制造业的快速集聚和发展。与城市职能演变相伴随的是城市空间的分异,形成了新类型城市空间。 在苏锡常三市的城市建成区迅速扩展过程中,工业用地增长成为城市空间拓展的主导因素,中心城市空间形态呈现多中心特征。市场力主导下,城市空间形态的整合主要表现为城市内部原有工业用地的再开发过程,在用地功能布局调整的同时,城市空间垂直增长,中心区密度增加。 自从经营性土地实行招拍挂出让制度以来,城市土地市场进入新的发展期。通过对苏州和无锡土地招拍挂出让记录进行的实证研究,可以看出苏锡二市空间形态的形成过程中,土地市场机制正在发挥作用,其城市密度和土地价格分布更接近于多中心的城市理论模型。城市空间形态是市场机制的普遍规律和城市特定的禀赋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和引导城市健康发展,城市规划需要不断变革,当前形势下城市规划进一步发展的策略有:(1)构建以城市规划为基础的空间协调机制;(2)促进形成紧凑高效的城市空间形态;(3)引导城市土地市场健康发展。
其他文献
对于目前日新月异的现代建筑发展过程中,其中有一部分由于它们关乎历史,与城市的过去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它们的发展有着自己独特的方式和规律,本文着眼于这一建筑类别,既在
城市绿化是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改善城市热环境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绿化对室外热环境的作用,表现在改善区域微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平衡城市生态系统和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水利工程,同时也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流程最长的人工运河。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运河对所流经区域的景观和城市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无论
近些年来,中国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有西化的趋势,在建筑上也是如此。中国传统建筑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一名中国建筑师,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继
在我国城市公共空间数量不足的背景之下,分析城市地面层在城市公共生活方面的价值,并提出改进设计办法。对其的研究也是对我国当前城市公共空间的困境改善的一种探索,改善人们生
随着人口、工业化和城镇化高峰的快速逼近,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不仅带来了一系列土地粗放低效利用等问题,也使原本短
高职院校实训空间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空间类型,然而随着国家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传统的实训空间已不能完全满足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的使
目前学术界对于历史街区、传统聚落、古建筑的研究,通常采用分析城镇街道聚落的空间形态,研究建筑单体平面、类型、构造、材料等,都着重于外在的物质形态方面,而对于其物质形态下
湿地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然而由于近年来城市建设用地的不断扩张,引起面积大量萎缩、水体被污染、动植物生境发生改变,生态系统逐步退化,导致湿地系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高校校园空间是大学生生活、交流、学习的重要环境载体,校园人群通过感知形成的校园空间意象获取校园环境中的方位感、归属感和认同感。校园空间意象同时关系到高校场所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