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单纯口服西药与耳尖放血结合口服西药两种不同的方法治疗肝火亢盛证原发性高血压的即时、近期、中期血压变化情况以及近期、中期中医症状的改善情况,探讨临床治疗首次被诊断为肝火亢盛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更有效、可行的方法。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把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肝火亢盛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简单随机的方法分为西药组30人(单纯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与耳尖放血合西药组30人(在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的基础上加用耳尖放血疗法)。西药组每天晨服30mg硝苯地平控释片,1天1次,7天为1个疗程,共8个疗程。耳尖放血合西药组在服药基础上(用法、用量和疗程与西药组相同)加用耳尖放血疗法,隔天1次,7天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即刻、近期、中期血压变化情况及近期、中期中医症状的改善情况。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两种治疗方法对首次被诊断为肝火亢盛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西药组与耳尖放血合西药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高血压分级情况、高血压危险分层情况、基础血压值经统计学检验后,两组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治疗后5min、15min、30min血压降幅,耳尖放血合西药组降幅大于西药组,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比较两组治疗后60min、120min血压降幅,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耳尖放血合西药组组内比较有耳尖放血操作当天与无耳尖放血操作当天治疗后5min、15min、30min血压降幅,有耳尖放血操作当天降幅大于无耳尖放血操作当天,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耳尖放血合西药组组内比较有耳尖放血操作当天与无耳尖放血操作当天治疗后60min、 120min血压降幅,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治疗4周、8周后及试验结束8周后血压降幅,耳尖放血合西药组降幅大于西药组,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比较两组治疗4周后降压疗效,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治疗8周后及试验结束8周后降压疗效,耳尖放血合西药组疗效高于西药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治疗4周、8周后及试验结束8周后肝火亢盛的中医症状疗效,耳尖放血合西药组疗效高于西药组,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耳尖放血合西药组组内分别比较治疗前与治疗4周、8周及试验结束8周后中医症状总积分,差异均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西药组组内分别比较治疗前与治疗4周、8周及试验结束8周后中医症状总积分,治疗4周、8周后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结束8周后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开始治疗后中医症状首次改善的时间,耳尖放血合西药组改善时间早于西药组,比较两组开始治疗后中医症状首次复发的时间,西药组复发时间早于耳尖放血合西药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①单纯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与耳尖放血合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对肝火亢盛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近、中期血压下降均有疗效,以合用耳尖放血疗法的效果更优。②合用耳尖放血疗法对患者血压的即刻调节效果优于单纯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具有较高的时效性及较大的总体降压幅度。③耳尖放血疗法对肝火亢盛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中医症状改善有明显疗效,且改善较快,维持时间较长;单纯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对中医症状的改善疗效不佳,改善较慢,症状容易反复。④耳尖放血疗法对血压控制及中医症状改善有一定的累积效应。⑤耳尖放血疗法配合口服降压药对首次被诊断为肝火亢盛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即刻、近期、中期血压情况与近期、中期中医症状改善情况,以及预后有良好的影响,可行性高,患者耐受,操作简单、方便,且耳尖放血疗法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