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中国蔬菜质量安全事故频繁出现,卫生部食物中毒报告数和食物中毒人数有逐年增加的趋势,食品安全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公众的身体健康、行业的持续发展甚至社会的稳定。蔬菜市场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而且蔬菜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存在着某些弊端,导致蔬菜质量无法得到保障。蔬菜质量安全问题带来的市场失灵,必然导致政府的介入,同时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中间体,弥补着市场和政府监管的不足。农户作为蔬菜生产的第一个环节,对保障蔬菜产品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政府部门、市场及农业产业组织对农户的监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蔬菜的安全供给。政府、市场及组织对农户进行监管时,应从农户质量安全监管的供求规律出发,注重管制的效率问题。本研究即围绕农户质量安全监管的供求关系展开分析,运用基本经济学理论、管制经济学、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等相关原理,采用宏观与微观、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揭示农户蔬菜质量安全监管的接受者需求与社会需求以及政府、市场、组织监管供给的现状与作用,对于我国蔬菜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首先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内涵、相关的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进行了阐述;之后对蔬菜质量安全现状和蔬菜质量安全监管的环境进行了描述性分析,探明我国当前蔬菜生产的现状及监管环境的状况;分析了农户蔬菜质量安全监管的接受者需求与社会需求情况;探讨了政府、市场、组织监管供给的现状,以及当前农户蔬菜质量安全监管所处的非均衡状态;在此基础上,运用实地调查的农户数据,从农户认知的角度分析了农户蔬菜质量安全监管供给的作用;最后,结合文中的相关结论,提出加强我国蔬菜质量安全监管的政策建议。全文共由九章内容组成,具体如下:
第一章,导论。在介绍本研究的研究背景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问题,明确了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阐述本研究的基本框架、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探讨本研究可能存在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首先通过食品安全监管的内涵进行阐述,明确本研究的范围,本文采用广义的监管定义,肯定了立法、司法、行政等政府组织、社会中介组织及相关个人在监管活动中的互补作用,研究社会公共机构和个人(政府、市场和组织)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障蔬菜质量安全,而对蔬菜生产者进行的干预和控制活动;其次,对市场失灵理论、农户生产行为理论和管制经济学中的管制需求与供给理论三个理论基础进行分析,通过理论分析,主要说明了蔬菜市场存在的市场失灵问题,使政府、市场及组织对生产者质量安全监管的各项管制供给成为必然,同时,管制的需求也是存在的,分为接受者需求和社会需求;最后,对国内外的研究文献进行回顾,综观已有文献,现有质量安全和农户蔬菜质量安全控制行为决策研究已经非常广泛,本文的新意在于将市场、政府、组织三种规制力量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从供求关系的角度研究农户蔬菜质量安全监管的现状。
第三章,蔬菜质量安全的现状与监管环境分析。近年我国蔬菜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蔬菜的种植面积也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良好态势,从蔬菜质量安全的现状来看,虽然蔬菜农药残留例行检测的结果是逐步趋好的,但是质量安全突发事件频繁发生,并且出口受到技术贸易壁垒的影响很大。监管的环境主要包括市场信息对称程度、行业自律的水平、社会舆论的影响、消费者维权意识的强弱等因素,蔬菜市场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这种不对称主要表现在食品自身的属性和成分等四个方面;行业协会发展的缓慢直接导致了其自律水平的低下;虽然社会舆论的影响很大,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受到各种现实条件的限制,消费者维权意识很弱,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蔬菜质量安全的控制。
第四章,农户蔬菜质量安全监管的需求分析。农户蔬菜质量安全监管的需求,本研究分为接受者(农户)需求和社会(消费者)需求两部分。通过对农户与监管方、贩销商、消费者的博弈分析,可以看出在现行的各项制度安排下,农户生产质量安全蔬菜的激励不足。在利用调研数据分析时,农户对规范自身质量安全控制行为的需求也是很低的,符合理论分析的结果。通过对农户与消费者的博弈分析,可以看出只有当价格充分高的时候,而且掌握信息的消费者的比重较高时,农户才愿意提供高质量。所以在目前情况下,需要发挥市场激励的作用,向消费者传达有关食品安全的信息,使消费者愿意为高质量支付高价格。本文也分析了消费者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消费者对规范农户蔬菜生产行为的需求是较高的,但是愿意支付的价格不高,影响其支付意愿的因素包括性别、婚姻状况、家庭人口数、家庭平均月收入、对蔬菜质量安全的认知程度与对蔬菜质量安全的评价,可以通过增加消费者收入,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方面增加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了解,从而可以提高其支付意愿,以满足农户提供安全蔬菜的条件。
第五章,农户蔬菜质量安全监管的供给与非均衡状态分析。政府对生产者蔬菜质量安全进行监管最主要的原因是蔬菜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及逆向选择的问题,监管的目的是解决市场失灵问题,规范农产品市场秩序,提高安全蔬菜的供应量,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保障食品安全,以及维护消费者和行业利益等方面。市场对生产者蔬菜质量安全进行监管主要是出于维护市场声誉和形象的目的,另一个方面是由于受到政府部门监管的压力。组织规范农户蔬菜生产行为的目的总体来说是利益的需要、维护声誉和形象需要、政绩需要。政府、市场及组织监管无论是在政策供给还是实际的供给现状中均存在着诸多问题,无法满足消费者对规范农户蔬菜生产行为的需求,突出表现为消费者对政府监管的低评价水平,现阶段农户蔬菜质量安全监管是处在非均衡状态的。
第六章,农户蔬菜质量安全监管供给的作用分析。本章从农户认知的角度分析了农户蔬菜质量安全监管供给的作用,研究表明,农户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程度、对蔬菜质量安全的认知是较低的,对环境污染的认知还没有得到有效地普及。农户对蔬菜价格的评价、对蔬菜生产标准的认知度并不高,蔬菜市场上“优质优价”的机制并没有形成,政府也没有起到其应有的作用。政府、市场及组织监管职能都是有所缺失的。农户的违规生产行为普遍存在,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的回归结果来看,政府、市场及组织监管对农户质量安全控制行为均存在正向影响。政府监管的影响最大,组织监管次之,市场监管的影响最小。政府、市场和组织监管的作用是相关的。
第七章,结论和政策建议。在前面研究内容的基础上,从蔬菜质量安全监管供给的改革模式与具体措施角度提出改善农户蔬菜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政策建议,主要包括强化中央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加强质量安全控制的宣传教育及培训等措施,从而提高政府监管、市场监管及组织监管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