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临床上肝移植或其他复杂肝脏外科手术中必然会涉及肝缺血再灌注这一病理过程,肝缺血再灌注不仅能够损害肝脏本身,还可能诱发远隔脏器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生存预后。如何保护远隔脏器,并且减少再灌注后损伤的发生,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研究主要研究大鼠肝冷缺血再灌注过程中JAK/STA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异丙酚能否通过调节JAK/STAT信号通路对肝冷缺血再灌注后肾损伤产生影响,以揭示肝冷缺血再灌注诱发肾损伤过程中的可能机制,为肝缺血再灌注后远隔脏器损伤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SD成年雄性健康大鼠,周龄8~10周,体重220~250 g,随机分为4组(n=8):假手术组(Sham组);肝冷缺血再灌注改良模型组(I/R组);异丙酚组(Pro组);JAK2激酶抑制剂AG490组(AG490组)。Pro组大鼠行右侧股静脉置管连接异丙酚微量输液泵后,于再灌注前5 min泵注异丙酚20 mg·kg-1·h-1持续30 min。AG490组于建立模型前30 min腹腔注射AG490 10 mg/kg。再灌注6 h后,经下腔静脉采集血样后处死大鼠,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BUN、Cr含量变化,ELISA法测定TNF-α和IL-6的浓度。取肾组织标本,测定肾组织MDA含量及SOD水平。HE染色与TUNEL法观察肾组织病理学变化与细胞凋亡情况,并对肾小管损伤程度进行评分、计算凋亡指数。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细胞内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p-JAK2、p-STAT1和p-STAT3的蛋白表达水平。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分析实验结果,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大鼠肾功能衰退明显,血清BUN和Cr浓度明显升高,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增强,血清TNF-α、IL-6浓度和肾组织MDA含量明显升高,SOD活性降低(P<0.05)。光镜下可见I/R组大鼠多数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空泡变性,肾小管扩张,管腔狭窄,炎症细胞浸润,间质扩张淤血,肾小管损伤评分较Sham组显著升高(P<0.05)。Sham组肾组织细胞TUNEL标记的凋亡细胞较少,而I/R组肾组织凋亡细胞显著增多,凋亡指数明显升高,且肾组织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I/R组大鼠肾组织p-JAK2、p-STAT1和p-STAT3的蛋白水平显著上调(P<0.05)。与I/R组比较,Pro组及AG490组大鼠肾功能明显改善,血清BUN、Cr浓度明显降低,炎症反应减轻,血清TNF-α、IL-6的浓度显著降低,氧化应激缓解,肾组织MDA含量降低且SOD活性升高(P<0.05)。Pro组与AG490组大鼠肾脏病理损伤较I/R组明显减轻,肾小管损伤评分降低,TUNEL标记的肾组织凋亡细胞数量减少,凋亡指数显著降低,且肾组织中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与此同时,Pro组及AG490组p-JAK2、p-STAT1和p-STAT3蛋白水平与I/R组比较显著下调(P<0.05)。Pro组与AG490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肝冷缺血再灌注可导致大鼠肾组织损伤,其机制与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等多种因素有关;(2)肝冷缺血再灌注能够激活JAK/STAT信号通路,抑制此通路可显著减轻肝冷缺血再灌注导致的肾损伤;(3)异丙酚能够减轻大鼠肝冷缺血再灌注导致的肾损伤,机制可能与抑制JAK/STAT信号通路从而减轻氧化应激、缓解炎症反应,抑制肾组织细胞凋亡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