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推行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传统的学生管理方式已不能指导当下的高中管理,传统学生管理以提高学生的成绩为主要任务,重视目标的达成,缺乏人文关怀。以考试为核心组织管理活动,忽视学生参与管理,抑制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学生的个性发展受限,更谈不上学生的自主管理。在高中教育中传统的学生管理方式弊端逐渐显现的情况下,为了培养在新世纪适应急剧变化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高中教育课程的调整和改革成为必须。新课程改革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生存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实现学生自主管理。本研究以Z理论、主体性教育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在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厘定自主管理的内涵及构成要素;采用调查研究法,从学生自主管理意识、自主管理满意度及关注度等三个方面探讨了高中生自主管理的概况及现状,发现高中生自主管理存在整体水平偏低、自主管理意识随着年级增长而不断减弱、自主管理满意度较低、自主管理关注度仅局限于学习方面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剖析高中生自主管理存在问题的根源是升学愿景与高考制度的偏失、现行教育与新课程管理矛盾、学生畸形追求、传统文化阻滞等;借鉴宽松教育环境、民主自由管理理念、课程整合化、个性化、微型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自主管理内容全面性、自主管理实施方法多样性、自主管理配套机制合理性等美国高中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得出在方法论意义上的启示;通过强化学生自主管理意识、创建学校自主管理氛围、人性化高考制度的实施来强化自主管理意识与营造宽松的环境,利用新课程改革中选课指导制、走班制、人生规划教育促成学生自主管理,建设学生自主管理的辅导团队在升学、就业、心理健康、生活技能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构建新课程改革下我国高中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