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1+1”签约型分级诊疗模式实证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aoyuan36603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级诊疗是深化医药体制改革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是推进国家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可及,并有效解决国家医疗资源利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上海“1+1+1”签约分级诊疗制度已初步构建,经过近几年的推行与实践,签约数、覆盖重点人群比例均达到政策要求,但有数据显示,居民在基层就诊人次占比反而逐年在降低。本研究对上海“1+1+1”签约型分级诊疗模式实施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对该项政策的实效、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进而提出有利于该项签约型分级诊疗政策进一步推行的对策和建议。方法:主要通过对该政策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居民和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结合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三级医院医务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等不同利益主体的定性访谈。获得的问卷数据建立数据库,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阐述社区首诊、双向转诊实际成效,发现政策实施及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利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协同理论、医疗资源纵向整合理论进行分析、讨论并探究其原因,并结合国外优秀分级诊疗的经验借鉴。结果:上海推行“1+1+1”签约型分级诊疗模式以来,居民对政策有一定的认知度,实际公布的组合签约数也达到预期目标,但社区首诊数量并没有增加,双向转诊也存在诸多操作和流程上的问题。笔者通过分析,认为存在以下制约因素:从居民的角度来看,签约政策告知不充分、居民对社区基层医疗机构不信任、预约转诊流程不流畅、预约专家号源无法满足需求。从医务人员的角度来说,医务人员对签约政策认知度不够,工作晋升压力大、对双向转诊并不重视,转诊流程缺乏统一标准。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层机构的角度来说,基层的服务能力欠缺是关键问题、绩效考核机制不完备。从政策的保障和协同机制来看,由于目前的卫生体制,各医疗卫生机构间存在利益冲突,医保制度对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尚无政策倾斜,也无配套政策激励机制。结论: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建议政策渐进式改革推进、加强对社区首诊的宣传、制定转诊的统一标准、加大医保支付的倾斜比例;加强家庭医生服务能力提升、完善医务人员绩效激励机制、增加社区药品供应目录;加快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快二级医院战略转型、促进医疗联合体协作发展。为国家2020年初步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目标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20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金融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涌现了各种各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金融消费者也随之增多,对金融消费者的权益进行有效保护在金融监管体制中也越来越重要。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金融消费者和金融机构作为金融市场中的两个主体,因为金融市场上资源配置达不到效率标准,使得金融消费者作为信息弱势,其权益容易受损,无法得到市场机制的充分保护,需要监管者给予保护。在我国“一元多头”的金
在社区治理空间少、资源散、功能弱的背景下,徐汇区建立了一个一站式、一体化的社区服务和社区治理平台邻里汇。通过项目化的运作方式,整合社区服务资源,引入社会组织和志愿团队,为居民提供养老服务、健康服务和便民服务等,让居民在这里参与社区自治,协商公共事务,协调邻里关系,逐步提高社区归属感,从而实现“邻里汇、汇邻里,美好生活共同体”的愿景。本文在新公共服务理论和公民参与理论的基础上,研究邻里汇模式研究,对
学位
许多医改政策文件均提出探索开展不同等级医院协作机制,但所有文件均未提到协作机制建立的具体操作路径。同时,医联体作为不同等级医院开展协作的重要模式,上海自2011年便开始推行医联体改革试点,每个区依照医疗资源和居民医疗需求进行区域医联体建设的探索。但在具体落地过程中,对于医联体内部的权责利界定、利益分配、考核激励、医保政策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逐步凸显。由此,不同等级医院开展协作机制的原因、协作机制涉及
学位
2013年,国务院颁布《征信业管理条例》,我国征信业终于打破了“无法可依”的局面。2015年,被称为“互联网元年”,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国际国内在个人征信信息安全监管方面面临严峻形势,征信信息的数据需求急剧扩张。本文以信息不对称理论为理论基础,分析全国征信信息安全现状,特别以嘉兴市为例,深入研究个人征信信息安全监管的现状、存在问题,并分析原因,得出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合理的监管建议。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
目的:健康是人类最起码的生存需求之一,是其他各项权利的基础。医疗问题已成为21世纪中国卫生服务的新焦点,中国政府近些年来一直致力于向医疗服务均等化方向的改革与努力,其中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实现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步骤,正在日益引起重视。方法: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比较各种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效果评价分析指标体系,最终决定选取目前应用最广泛的WHO发布的《国家药品状况评估、监测和评价工具包》(Oper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