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 RNA-135a抑制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增殖和迁移的研究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tgx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MicroRNA(miRNA)是一类内源性、单链非编码小RNA分子,长约22个核苷酸,通过与靶基因的3′端非编码区(3′UTR)互补配对抑制靶基因的翻译,或者直接降解靶基因的mRN A,其在个体发育、细胞分化、肿瘤形成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 miRN A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周期等过程。葡萄膜黑色素瘤(UM)是一种起源于葡萄膜黑色素细胞的恶性肿瘤,是成年人眼部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目前尚不清楚其发生机制。前期研究结果表明在葡萄膜黑色素瘤中 miR-135a表达显著下调,本论文将进一步研究 miR-135a在葡萄膜黑色素瘤中的功能与分子调控机制,这将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  在体外培养人眼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M17和M21。  (1)采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miRNA-135a在6例葡萄膜黑色素瘤组织样本和正常对照中的表达情况。  (2)以阳离子脂质体Lipo fecta mine为载体将 miR-135a转染进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M17、M21中,使miR-135a在M17、M21细胞中过表达。  (3)利用MTS方法检测miR-135a对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4)流式细胞技术检测miRNA-135a对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周期的影响。  (5) Transwell移行实验检测miR-135a对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迁移的影响。  (6)Western blot检测转染miR-135a后细胞内重要的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  (7)用生物信息学预测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鉴定miR-135a的靶基因。  (8)利用 RNAi技术干扰靶基因的表达,检测其对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结果:  (1)Real-time PCR技术检测结果表明miR-135a在葡萄膜黑色素瘤组织中表达显著下调。  (2) MTS结果显示miR-135a显著抑制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M17和M21的增殖能力。  (3)细胞周期检测结果发现miR-135a使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M17和M21阻滞在G1期。  (4) Transwell结果表明miR-135a显著抑制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的迁移。  (5)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显示在葡萄膜黑色素瘤中SIRT1是miR-135a作用的靶基因。  (6)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M17和M21在转染miR-135a后,细胞内重要信号通路中的蛋白表达量下调。  (7)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显示在葡萄膜黑色素瘤中SIRT1是miR-135a作用的靶基因。  (8)利用RNAi技术干扰靶基因SIRT1的表达后,MTS、Transwell检测结果显示: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细胞的迁移受到显著抑制。  结论:  以上实验结果表明,miR-135a在葡萄膜黑色素瘤组织中表达下调,miR-135a能够显著抑制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M iR-135a的作用机制之一是通过调控靶基因 SIRT1,同时可下调细胞内重要信号通路蛋白 FAK、AKT的磷酸化水平,并可抑制 C DK4的表达并下调周期相关蛋白 Rb的磷酸化水平。用siRNA抑制靶基因SIRT1的表达后,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同样受到抑制。因此, miR-135a可通过作用于靶基因 SIRT1来抑制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其他文献
铌资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它不仅广泛利用在航天航空制造工业、钢铁冶炼行业、电子工业和原子能的技术开发,而且在大型建筑船舶制造业、石油化工、交通运输等国民
随着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等资源的减少、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环境污染的加剧,能量转换与储存技术(如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Cs)、燃料电池、锂离子电池)和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技术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并取得巨大进展,但仍有许多科学问题仍阻碍该类技术需的发展。介孔二氧化钛(TiO_2)是较好的电极材料,其性能的好坏能够决定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纳米级的二氧化钛还能作为光催化剂,对有机污染物有优异的催化
聚酮合酶(polyketide synthase)是催化产生多种类型的聚酮化合物及其复杂的衍生物的关键酶,其中部分化合物具有重要的药理学活性。分离、鉴定与异源表达这些合成生物活性化合
摘要:介绍了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依托学科优势,在自动化专业教学体系建设中以科研团队为龙头,以培养求实创新人才为核心,将课程教学和承担的科研项目紧密结合,进行以研促教、以教促学的一系列教学改革,在夯实学生专业理论基础、融合专业相关知识、激发专业学习兴趣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和应用能力,对培养具有高素质的自动化专业人才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研教融合;以研促教;以教促学;教学体系建设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甘蓝型油菜的农艺性状改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然有巨大的改良潜力。目前,作物的分子改良依赖于对这些重要农艺性状变异的遗传机制解析,而QTL定位是解析这些变异的第一步。QTL定位需要作图群体和遗传图谱的构建,高密度的遗传图谱能够提高QTL检测的能力。最近发展起来的高通量SNP芯片带来了机遇,本研究就是利用基于SNP标记的高密度遗传图谱定位控制甘蓝型油菜重要农艺性状的QTL,并且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