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MicroRNA(miRNA)是一类内源性、单链非编码小RNA分子,长约22个核苷酸,通过与靶基因的3′端非编码区(3′UTR)互补配对抑制靶基因的翻译,或者直接降解靶基因的mRN A,其在个体发育、细胞分化、肿瘤形成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 miRN A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周期等过程。葡萄膜黑色素瘤(UM)是一种起源于葡萄膜黑色素细胞的恶性肿瘤,是成年人眼部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目前尚不清楚其发生机制。前期研究结果表明在葡萄膜黑色素瘤中 miR-135a表达显著下调,本论文将进一步研究 miR-135a在葡萄膜黑色素瘤中的功能与分子调控机制,这将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 在体外培养人眼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M17和M21。 (1)采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miRNA-135a在6例葡萄膜黑色素瘤组织样本和正常对照中的表达情况。 (2)以阳离子脂质体Lipo fecta mine为载体将 miR-135a转染进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M17、M21中,使miR-135a在M17、M21细胞中过表达。 (3)利用MTS方法检测miR-135a对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4)流式细胞技术检测miRNA-135a对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周期的影响。 (5) Transwell移行实验检测miR-135a对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迁移的影响。 (6)Western blot检测转染miR-135a后细胞内重要的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 (7)用生物信息学预测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鉴定miR-135a的靶基因。 (8)利用 RNAi技术干扰靶基因的表达,检测其对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结果: (1)Real-time PCR技术检测结果表明miR-135a在葡萄膜黑色素瘤组织中表达显著下调。 (2) MTS结果显示miR-135a显著抑制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M17和M21的增殖能力。 (3)细胞周期检测结果发现miR-135a使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M17和M21阻滞在G1期。 (4) Transwell结果表明miR-135a显著抑制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的迁移。 (5)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显示在葡萄膜黑色素瘤中SIRT1是miR-135a作用的靶基因。 (6)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M17和M21在转染miR-135a后,细胞内重要信号通路中的蛋白表达量下调。 (7)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显示在葡萄膜黑色素瘤中SIRT1是miR-135a作用的靶基因。 (8)利用RNAi技术干扰靶基因SIRT1的表达后,MTS、Transwell检测结果显示: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细胞的迁移受到显著抑制。 结论: 以上实验结果表明,miR-135a在葡萄膜黑色素瘤组织中表达下调,miR-135a能够显著抑制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M iR-135a的作用机制之一是通过调控靶基因 SIRT1,同时可下调细胞内重要信号通路蛋白 FAK、AKT的磷酸化水平,并可抑制 C DK4的表达并下调周期相关蛋白 Rb的磷酸化水平。用siRNA抑制靶基因SIRT1的表达后,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同样受到抑制。因此, miR-135a可通过作用于靶基因 SIRT1来抑制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