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扶贫小额信贷作为农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支持和促进“三农”的发展意义重大。增加对贫困农户的信贷投入,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落实国家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农户扶贫小额贷款作为一种普惠性的创新安排,有效缓解了农户融资难问题,为新农村建设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以农村信用社为代表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是我国农户扶贫小额信贷的最重要供给主体。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当前其信贷风险管理水平仍然比较滞后,限制了农户扶贫小额信贷业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本文立足于农户扶贫小额信贷对“扶贫支农”发展的重要性,基于当前国内外有关小额贷款风险管理的研究成果,以沂南县农信社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阅读、实地调研、定量与定性分析等方法,首先分析了该行农户扶贫小额信贷的业务品种、发展规模、资产质量状况、小额信贷业务风险表现形式以及风险管理现状,进而分析了其风险管理在组织架构、内控机制、信用评级建设、风险评估预警、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存在缺陷、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农户信用评级指标设置不科学以及风险评估量化体系和预警制度不完善;最后结合实际提出了沂南县扶贫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的优化对策,主要有:在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上成立扶贫信贷专营部、建立片区客户经理制,在内控制度上要强化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立法和监管、完善信用风险量化机制,完善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评估制度、完善动态授信评级管理制度、完善扶贫小额信贷担保和风险补偿机制。等几个方面优化沂南县农信社农户扶贫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的有关建议。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更加清晰的认识农信社农户扶贫小额信贷风险管理体系存在的主要制度缺陷,也为农信社在改制转型过程中有效加强农户扶贫小额信贷风险管理提供了比较系统性和普适性的解决方案,对于促进农户扶贫小额信贷业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增强农信社的支农主力军作用,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