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语料库工具已经成为了翻译研究、实践领域中的得力助手。越来越多的翻译学者开始借助机辅手段来研究一些热门却鲜有进展的学术课题,比如:译者的翻译风格(translator’sstyle)。莫纳·贝克(MonaBaker)作为语料库翻译研究的领军人物,同样也是最早开始用语料库进行译者风格研究的学者,早在2000年初就提出了基于语料库的译者风格研究模型。该模型为广大翻译研究者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手段,这十几年中也有很多学者利用该模型进行了很多有价值的课题研究,可谓意义深远。不过,在2014年黄立波教授和朱志瑜教授通过实验证实了贝克的这套理论也是有缺陷的,并在该理论模型的基础上粗略地构想了一个改进版的理论模型框架——译者风格复合比较模型(multi-complex model of comparison)。本论文首先对译者风格复合比较模型的源起进行一个简要回顾。接下来的主体部分主要分为笔者对两模型的对比和译者风格复合比较模型的意义评述以及笔者对该模型的细化研究。由于当时黄立波和朱志瑜教授提出的该模型只是一个初步的设想,只有一个大的研究方向和粗略的框架,因此对该模型的细化补充、研究工作均由笔者独立完成。最后通过一组简单的实证研究来初步探索该改进后的理论模型的可行性和优缺点等。本论文切入点新颖,研究对象是基于贝克方法论的新兴理论模型,具有较强的探索意义。再者,本论文创新性地使用了“词汇的文体意义”作为实验的考察参数而非传统的平均词长、平均句长等参数,并基于Wordsmith7.0、ABBYYFineReader 12等工具对实验对象进行大数据研究,保证了实验过程的独创性和实验结果的客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