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散文”这个名称是“五四”时期才有的。在现代,广义的散文包括除去诗歌、小说、戏剧、影视文学之外的一切记叙性、议论性、抒情性的文体,这样,就有了叙事散文和议论散文和抒情散文的分类。狭义的散文则专指抒情散文。这是因为随着文体的不断发展,叙事散文中的通讯、特写、人物传记、报告文学等,都已经逐步发展成为独立的文体,议论散文则有了自己专门的名称——杂文,也从散文中分离了出来,剩下的就只有抒情散文,即狭义的散文。本文仅以当代中国大陆狭义的散文作为研究的对象。 散文中的“自我”一般分为四个层次:一是实生活层次,进行表层的生活运动;二是情感层次,开始内在的情感运动;三是性灵层次,深化着“自我”的心灵运动;四是生命体验的层次,展现奥秘的人性及生命运动。以这四个层次为参照,可发现:杨朔、秦牧、刘白羽散文中的“自我”意指时代的代言人,与时代共名,是大我;巴金、贾平凹散文中的“自我”是指本真“自我”;新潮散文中的“自我”描述的是非常态的梦幻“自我”;余秋雨、张承志散文更多的是去关注群体文化人格;90年代的女性散文作者对“自我”的书写如惊鸿一瞥,显示着与男性相比毫不逊色的文学创造力。在这些散文中,苦难的历史记忆,深刻的文化反思,生命化的自然体验,对于日常生活的热爱,对于深层生命意识的发掘,都以女性经验的形式呈现出来,中国女性的主体意识在这里得到了自由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