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保障制度是在政府的管理之下,按照一定的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以社会保障基金为依托,为保障人民生活而提供物质帮助和服务的社会安全制度。社会保障关系着亿万百姓的切身利益,是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医疗保障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国民素质的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医疗保障制度的基本形式,它以农民为主体,是由政府组织、引导以及扶持,参合者即农民遵循自愿、受益和适度的原则,通过政府、集体以及个人多方筹集医疗资金,主要以大病统筹为主,通过互助方式共同抵御疾病,是一种既能减轻农民医疗费用负担,又能保障农民健康的新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民健康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二五规划刚要》中第八篇明确提出,要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由此可见,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既是建设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也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在分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历程、总结学术界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国家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和态度为指导,展开了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现状及其发展的研究。首先,对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历史沿革、产生的背景、现状进行研究;其次,以临汾市邓庄镇为例,对其新农合制度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实证研究,主要包括临汾市邓庄镇新农合发展的相关政策、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实际调查研究,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总体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要坚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方向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对策,如建立健全新农合法律制度、优化新农合制度的内部机制、完善新农合制度的外部环境等措施。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2003年开始试点以来,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和运行,取得的成效显著,但由于开展时间不长,对其发展规律和特点还需一个认识和把握的过程,实践中遇到的许多问题还没有完全予以解决,因此完善此项工作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需要大家长期、共同的努力。本文旨在通过这些研究以期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