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叶荨麻提取物对2型糖尿病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来源 :陕西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NT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关于中药在糖尿病治疗方面的研究日益增多。因此,从众多天然药物中筛选具有降糖活性的药材成为降糖药物研究的重点。荨麻属植物对糖尿病的治疗具有一定作用,目前,已有研究报道异株荨麻、狭叶荨麻、罗马荨麻等多种荨麻属植物的降糖活性,但关于裂叶荨麻降糖活性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首先进行裂叶荨麻提取物体外抗氧化及降糖活性的检测,其次构建T2DM小鼠模型,明确其对糖尿病小鼠生理生化指标及重要器官组织形态的影响,最后基于代谢组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阐释裂叶荨麻的降糖作用机制。(1)裂叶荨麻提取物体外抗氧化及降糖活性研究采用乙醇回流法制备裂叶荨麻提取物(Urticafissa extract,UFE),测得黄酮含量为12.09mg/g,研究UFE体外抗氧化活性及降糖活性,测得UFE对DPPH自由基的最大清除率为92.76%、IC50值为9.96μg/mL;对羟基自由基的最大清除率为98.05%、IC50值为1.12mg/mL;总还原力随UFE浓度的升高呈递增关系,表明UFE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实验测得UFE对α-葡萄糖苷酶的最大抑制率为59.06%、IC50值为31.59mg/mL,对α-淀粉酶的最大抑制率为76.54%、IC50值为8.62mg/mL,且抑制率均随着UFE浓度的升高呈递增关系,表明UFE具有一定的体外降糖活性。(2)裂叶荨麻提取物对T2DM小鼠降糖活性研究采用高脂高糖饮食4周联合两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75mg/Kg构建T2DM小鼠模型,定期测定小鼠的采食量、饮水量、体重及空腹血糖值(FBG)。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采食量、饮水量增大,体重下降,FBG值大于11.1mmoL/L,说明模型构建成功。将T2DM小鼠分为模型组(DM)、二甲双胍组(Met)以及裂叶荨麻提取物低(F-L)、中(F-M)和高剂量组(F-H),各组小鼠及对照组(Con)小鼠灌胃相应药物,定期测定小鼠采食量、饮水量、体重及FBG值,连续给药5周后,检测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生理指标测定结果表明:与DM组相比,F-L、F-M、F-H组小鼠采食量、饮水量降低,体重升高,FBG值下降,且具有剂量依赖关系;血脂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与DM组相比,F-L、F-M、F-H组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减少,高密度脂蛋白(HDL-C)含量增多,其中F-H组小鼠血脂改善作用较好,与DM组小鼠血清TC、TG、LDL-C、HDL-C 含量差异显著(P<0.05或P<0.01);血清转氨酶活力测定结果表明:与DM组相比,F-L、F-M、F-H组小鼠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活力降低,其中F-M组与DM组小鼠血清转氨酶活力之间差异显著(P<0.05);氧化指标测定结果表明:与DM组相比,F-L、F-M、F-H组小鼠肝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谷胱甘肽(GSH)含量升高、丙二醛(MDA)含量降低,其中F-H组氧化指标均与DM组小鼠之间差异显著(P<0.05或P<0.01);脏器系数计算结果表明:与DM组相比,UFE对T2DM小鼠的肝、肾肿大有改善作用;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与DM组相比,UFE对T2DM小鼠的肝细胞肿大与坏死、肾小球萎缩、基底膜变形及胰岛萎缩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综上表明,UFE有一定的降糖、降脂作用,且能改善T2DM小鼠的氧化应激水平及血清转氨酶活力,对T2DM小鼠肝、肾、胰腺组织损伤有一定修复作用。(3)裂叶荨麻提取物降糖作用机制研究基于UPLC-Q-TOF-MS对Con、DM、Met、F-H组小鼠血清代谢产物进行分析,得出各组小鼠代谢物之间的差异及代谢通路。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结果表明,各组小鼠血清代谢物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得到66个代谢差异物及8条代谢通路,影响较大的主要是甘油磷脂代谢及醚脂代谢。说明UFE对糖尿病小鼠糖脂代谢有改善作用。检测各组小鼠血清空腹胰岛素(FINS)含量,计算胰岛素分泌指数(FBCI)、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明确UFE对糖尿病小鼠胰岛素抵抗有无改善作用。结果表明,与DM组相比,F-L、F-M、F-H组小鼠胰岛素抵抗均有改善,其中F-H组改善效果最为明显,与DM组小鼠之间差异显著(P<0.01)。进一步利用Western-Blot检测Con、DM、Met、F-H组小鼠肝组织中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蛋白表达,结果表明,与DM组相比,UFE能上调AMPK、PI-3K、AKT蛋白表达。说明UFE可能是通过改善甘油磷脂等代谢途径进一步改善T2DM小鼠的胰岛素抵抗现象。综上表明,UFE通过调节甘油磷脂代谢、醚脂代谢等途径改善T2DM小鼠糖脂代谢紊乱及上调AMPK、PI3K、AKT蛋白的表达改善胰岛素抵抗来发挥降血糖的作用,根据体内动物实验明确UFE对T2DM小鼠脏器损伤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同时结合体外抗氧化实验及体内氧化指标的检测明确裂叶荨麻提取物具有抗氧化的作用。
其他文献
可再生能源的清洁利用是缓解传统一次能源的快速消耗和减少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之一。基于碳中和理论,生物质及生物质能在控制CO2减排方面的应用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
针对目前国内由于播种期和施肥不合理造成藜麦产量低下,以及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研究滞后等问题,本研究通过设置不同播期和施肥配比试验,在内蒙古阴山丘陵区旱作条件下,系统研究
畜禽粪便是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必然产物,并且每年大幅增长。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寄生虫卵、病原微生物和重金属(Zn,Cu等)等有害物质,同时也含有有机质、氮、磷、钾
钢管在油气运输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一旦出现缺陷会降低其安全性能,甚至造成生命和财产损失,因此需要对钢管进行定期缺陷检测。磁致伸缩导波检测技术具有单点激励即可实现长距离检测和非接触式检测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钢管检测。但是目前对非接触式磁致伸缩纵向模态导波研究较多,对扭转和弯曲模态导波研究较少,而后者有利于检测信号处理和缺陷定位等。本论文基于Wiedemann效应研制了用于钢管检测的非接触式磁致伸缩扭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介观超导体系中的新奇量子效应及其应用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之一。介观超导体是指样品尺寸可与体系的物理特征尺度如相干长度ξ或穿透深度λ相比拟的超导
流导元件是用来提供已知微流量气体的重要计量工具,广泛用于真空计和四极质谱仪的校准,其性能直接影响着真空测量和真空检漏结果的准确性。目前,传统的标准流导元件,如渗氦型、金属压扁型流导元件,其形状尺寸不可控、漏率不确定、通道中气体流动状态与实际不吻合,而新型固定流导元件多采用胶封的方式,存在着材料放气率高等问题。针对传统的标准流导元件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一维纳米通道制作固定流导元件的方法。采
化石燃料使用过程中产生大量废气和废液,其中蕴含数量可观的余热资源,若对该部分余热进行回收利用可极大地提高燃料的利用效率。在众多余热回收技术中,温差发电技术可直接将
发展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技术有望满足大规模储能电站和汽车动力电源的需求。正极较低的放电比容量是制约现有锂离子电池技术在上述领域应用的瓶颈问题。在现有的锂离子电池正极
地铁车站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存在严重破坏的可能性,有必要系统地研究地震作用下地铁车站的抗震性能。高阶双渐近透射边界发展于改进的比例边界有限单元法和连分式解,是兼具精度和效率的无限域模拟方法。本文将层状地基高阶双渐近透射边界与有限单元法结合构建层状地基-地铁车站时域耦合模型,致力于将高阶双渐近透射边界应用于层状地基下的地铁车站地震响应研究。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研究成果如下:1.基于ABAQUS软件平台数值实
空间核反应堆动力系统由于使用寿命长,结构紧凑,功率大,已成为空间探索的首选。Mo-3Nb合金单晶是空间核反应燃料元件的组成构件,其性能决定着反应堆的使用寿命。由于焊接使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