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运用频数、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的方法,总结马晓燕教授运用中草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用药经验及组方规律等,为临床治疗慢性肾衰竭提供更多的经验。材料与方法:本研究搜集自2018年10月至2020年11月期间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马晓燕教授专家门诊就诊、符合慢性肾衰竭诊断标准的患者,搜集患者病例信息,建立患者数据库,采用Excel自带的函数功能进行药物统计分类,运用SPSS Clement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运用频数、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的方法,总结马晓燕教授运用中草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用药经验及组方规律等,为临床治疗慢性肾衰竭提供更多的经验。材料与方法:本研究搜集自2018年10月至2020年11月期间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马晓燕教授专家门诊就诊、符合慢性肾衰竭诊断标准的患者,搜集患者病例信息,建立患者数据库,采用Excel自带的函数功能进行药物统计分类,运用SPSS Clementine 12.0对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运用SPSS Statistics 26.0对药物进行聚类分析,记录相关统计结果。结果:1.本次研究共纳入123名患者,共363次就诊记录。男性患者66名,女性患者57名,男女比例为1.2:1。45岁以上患病人数最多,占比69.92%。2.共涉及111味中草药,累计用药频次为9133次。使用频率>100次的药物有27味。使用最多的前10味药物是黄芪、忍冬藤、半夏、白术、大黄、砂仁、牡蛎、白茅根、茯苓、车前子。3.本次研究涉及15类中药,使用最多的是补虚药、清热药、化湿药及活血化瘀药,频次分别为20.75%、13.17%、10.37%、10.20%。药物归经统计中,归于脾经、肾经的药物最多。四气统计分析中,微寒性药物最多,寒性、温性、平性药物次之。五味统计结果显示,甘味药物使用最多,其次为辛味、苦味药物。4.关联规则分析中,二阶关联度最高的是:藿香→半夏,鸡内金→半夏,佩兰→半夏,佩兰→黄芪。三阶关联规则中关联度最高的是:太子参+砂仁→半夏,白术+太子参→黄芪。四阶关联规则中关联度最高的是:葛根+牡蛎+砂仁→忍冬藤。5.聚类分析得出4个核心组方:类1:半夏、砂仁、忍冬藤、牡蛎、白茅根、茯苓、柴胡、牡丹皮、黄芪、白术、大黄、车前子、丹参、莪术;类2:葛根、益母草、夏枯草;类3:菟丝子、鳖甲、鸡内金、藿香、太子参、佩兰;类4:山茱萸、山药、紫苏叶、苦杏仁。结论:1.慢性肾衰以中老年人群占比最高,表明其是一个长期、慢性疾病。2.慢性肾衰“肾虚毒蕴”为其病机关键,提出“健脾益肾以抗毒,审因论治以解毒,因势利导以排毒”三法并用,尤以调理脾胃为重点,攻补兼施,充分体现中医治病求本,整体观念。3.马教授临证治疗慢性肾衰时多采用甘味微寒性、归脾肾经之补虚药、清热化湿药、活血化瘀药,其常用药:黄芪、忍冬藤、半夏、白术、大黄、砂仁、牡蛎、白茅根、茯苓、车前子等,与CRF基本病机“虚”、“湿”、“热”、“瘀”、“毒”相吻合。
其他文献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data mining,DM)技术对近三年以来王世轩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中药处方的用药规律进行量化的分析,并以得出的数据为基础进一步对其用药思路进行总结。材料与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王世轩教授治疗LDH患者的病案,共217例,收集中药汤剂处方346个。将预计使用的原始数据导入Microsoft
目的:从2010-2020年中医药治疗头痛(偏头痛)的临床文献中进行挖掘,对中药治疗头痛(偏头痛)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归纳。希望为临床治疗头痛(偏头痛)提供思路。材料与方法:文献从中国知网(CNKI)收集关于中医药治疗头痛(偏头痛)的相关论述,检索期限为201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以专业检索为检索入口,以“(SU=偏头痛OR SU=慢性偏头痛OR SU=无先兆偏头痛OR SU=典型先
目的:本文采用回顾性研究,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总结导师庞敏教授治疗心悸病的用药规律研究,通过对患者病情的收集整理、筛选、归纳,再借助成熟的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挖掘,打破传统且单一的主观思维,挖掘庞敏教授在治病过程中的用药规律及临床经验,探寻组方特色中显性及隐性规律,得出真实准确的数据,为导师的学术思想提供了客观有力的数据支持。材料与方法:本文选择从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就诊
目的:观察理气通腑汤治疗慢传输型便秘(肠道气滞型)的临床效果,进一步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其疗效的物质基础和分子机制,最后总结张虹玺教授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经验。材料与方法:1.纳入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辽宁省肛肠医院门诊的60例慢传输型便秘病患,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予理气通腑汤口服治疗,每次200ml,每日2次早晚温服;对照组予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每次5mg
目的:基于“肾主水司二便”理论,观察导师经验方助阳通便膏在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希望为今后实际应用和临床推广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门诊部就诊的90例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随机数字表法),每组45例。治疗组予口服助阳通便膏每次1袋,每袋20m L,每日二次早晚分服治疗2周,对照组予口服麻仁丸每次9克,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加味四逆散对慢传输型便秘(肠道气滞证)的疗效,并从气机角度讨论针刺与加味四逆散联合使用的治病机理。丰富中医内外结合治疗的研究内容,提供新的治病思路。材料与方法:选取在2019年01月~2020年09月期间就诊的68例患者,均诊断为慢传输型便秘(肠道气滞证),随机分为研究组34例,对照组34例。研究组给予加味四逆散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实施乳果糖口服治疗。疗程均为30天。统计分析治疗
目的:借助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探析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作用机制;根据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从临床疗效观察的角度,客观评价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慢性肾衰竭脾肾两虚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材料与方法:第一部分: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网络药理学研究。在TCMSP数据库中检索出香砂六君子汤加减的活性小分子成分及潜在的作用靶点,设定OB≥30%,DL≥0.18作为初筛条件。再经Uipro
目的:基于“胆胃同治”理论探讨辨治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证思维,并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相关文献资料,分析总结当代医家诊治本病的辨治思路与处方用药规律,并与导师倡导的“胆胃同治”法相互佐证,以期为临床应用推广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持。材料与方法:将“胆胃同治”法的理论渊源、核心病机及治则治法进行论述,进一步分析总结导师的临证经验。应用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检索整理近10年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文献资料,进
目的:研究评价健脾祛湿方联合美沙拉秦治疗脾虚湿蕴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疗效,以期为脾虚湿蕴型溃疡性结肠炎提供治疗方案。材料与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脾胃科门诊及住院的脾虚湿蕴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25例,对照组25例。试验组予健脾祛湿方联合美沙拉秦治疗,对照组予美沙拉秦治疗,两组疗程为12周,评价临床缓解率,临床有效率,中
目的:回顾分析益心补肾汤(加减)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短期疗效以及益心补肾汤组方规律,为中医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和依据,明确导师治疗本病组方经验和用药规律。材料与方法:回顾2015年1月-2019年12月之间,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一科住院与门诊治疗的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病历资料。将66例(88髋)符合标准的患者病例,按照治疗方案中是否采用益心补肾汤治疗,分为治疗组5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