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作为特种工程热塑性塑料,聚醚醚酮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如:高机械性能、耐磨性、耐疲劳性、耐药性、耐热性、耐辐照性、阻燃性、柔韧性和加工成型性等。碳纤维具有许多卓越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特种工程热塑性塑料,聚醚醚酮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如:高机械性能、耐磨性、耐疲劳性、耐药性、耐热性、耐辐照性、阻燃性、柔韧性和加工成型性等。碳纤维具有许多卓越的性能如:优异的力学性能,高比模量和比强度、耐高温、耐磨擦、耐腐蚀、抗疲劳、低密度、低热膨胀系数、易纺织加工性、高电磁屏蔽性、高导热和导电性等。因此,碳纤维被当作增强材料广泛用于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复合材料进一步提高了聚醚醚酮的耐摩擦磨损性能、热性能和机械性能。石墨烯被称为目前为止世界上最薄、强度最大、导电性最好的材料,同时还具有超高导热系数、润滑性好、比表面积大、阻燃性好等优点。为了更进一步扩大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电子电器、石油化工等领域的应用,本文在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复合材料中添加了不同含量的石墨烯,并研究了含量对复合材料形貌、热导率、摩擦性能、相变温度、热稳定性、机械性能的影响。本文首先采用化学氧化还原法成功制备了石墨烯,然后用球磨法和模压成型法制备得到不同石墨烯含量的石墨烯/聚醚醚酮/碳纤维复合材料。扫描电镜照片显示,石墨烯均匀地分散在聚醚醚酮中。热导率测试结果表明,当添加0.7 wt%的石墨烯时,复合材料的热导率有了迅速的升高,比未添加石墨烯的复合材料的热导率提高了35.5%。摩擦磨损试验结果显示,石墨烯填充对复合材料起到了很好的减摩耐磨作用。在本研究范围内,添加0.7 wt%的石墨烯对复合材料的减摩耐磨起到了最好的效果,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分别为0.37和6.4×10-6 mm3/N m,耐磨损性能比未添加石墨烯的复合材料提高了70.9%。同时,石墨烯/聚醚醚酮/碳纤维复合材料还具备了优异的热性能和机械性能。因此,石墨烯填充后的复合材料比传统的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复合材料体现出更好的综合性能。
其他文献
层次孔炭材料(HPCs)具有独特的纳米结构层次性,各孔径纳米结构协同作用:大孔提供活性物质储存场所,起降低扩散阻力作用;中孔起传输通道作用;高比表面积的微孔和/或中孔提供活性中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元素组成的具有层状晶体结构的氢氧化物,其层板带结构正电荷,层间有可交换的阴离子。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在吸附、催化、阻燃、医药载体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LDHs的层间可作微储器,将有机药物分子插入其间得到药物-LDHs纳米杂化物,因药物分子与LDHs层板间存在静电作用、氢键、范德华引力作用以及空间位阻效应,从而实现对药物分子的控释。本文以三种不同
天然组织中的细胞外基质主要由直径为50-500nm的三维网络胶原纤维构成,与组织、细胞的各项生理学行为密切相关。为取得更好的修复效果,组织工程中的支架材料的设计必须考虑对天
通过对星型孢菌素进行结构改造而得到的一系列吲哚马来酰亚胺类化合物是一类新型蛋白激酶C抑制剂。本文首先总结和概述了近年来吲哚马来酰亚胺类化合物的在结构修饰、合成和
磁性微纳米材料已经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但是为了满足不同的性能应用要求,需要将磁性微纳米材料和其它的微纳米材料复合而形成磁性复合微纳米材料,使磁性复合微纳米颗
近年来,海洋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成为国内外科学家们研究的热点。海洋微生物生存环境复杂、代谢方式独特,能产生结构新颖、具有药理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其中红树林真菌由于资源丰富,产生活性代谢产物的能力强,是目前研究得最系统和最全面的海洋真菌。本论文运用多种色谱技术及现代波谱技术,系统研究了来自中国南海红树林的三种内生真菌SK3RW6M、ZZF42、SKX1YW3G1的次级代谢产物。通过薄层层析、柱层析、凝
本论文通过制备新型纳米材料修饰电极,发展新型探针DNA固定方式,研制高灵敏DNA生物传感器。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在本论文的第二章中,我们利用无电沉积方法制备了一种纳米颗粒(Au NPs)聚集体修饰的电极界面,并对其在增强DNA固定、杂交识别及检测方面的效应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发现,在聚电解质多层膜(PEM)修饰电极上沉积可得到纳米颗粒聚集体修饰的电极界面,其表面积为平板金电极的3.3倍。Au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