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玉树孟宗沟泥石流特征及治理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id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世界上泥石流活动最频繁的国家之一,这种地质灾害爆发突然、危害严重,往往对当地居民人身财产安全造成巨大损失,因此,研究和预防泥石流,制定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的研究对象孟宗沟位于青海玉树结古镇境内,在1987年和2003年均发生过不同程度的泥石流,目前,该地区仍有近五千人受到泥石流的威胁。通过分析研究区的物源特征、地质构造、地貌条件和水文气象等资料,结合室内泥石流特征值和流动力学特征分析,深入探讨了该地区泥石流形成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孟宗沟泥石流类型属于稀性水石流,流域内干流泥石流容重为16.60kN∕m3,重度均值为15.92kN/m3,最大流量为78.3m3/s,峰值流速值为4.14m/s,整体冲击压力为0.98kPa。文章通过对泥石流危害程度的预测与分区,结合对泥石流发展趋势的判断,制定了以拦、排结合的防治方案,即在孟宗沟中、下游主沟内布置8座拦挡坝,用以稳拦物源和削峰减流;对拦挡坝选址、库容、坝体荷载及坝体稳定性进行了设计,用以保障其能够科学、有效的削弱泥石流危害;在低坝出山口以下的流通堆积区段修建排导槽,用以将拦挡坝下泄泥石流物质顺畅地导入主河;最后,对市政设计进行局部调整用以满足排导工程要求,并在恢复重建区设计适当绿化带工程。该方案将从根本上解决孟宗沟泥石流问题,实现地质灾害与环境生态的综合治理,从而达到保护孟宗沟居民、财产和农田的防灾减灾目的,同时本文研究成果也可为其他泥石流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其他文献
现阶段辽宁公安厅硬件水平在公安部金盾工程的促使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其软件使用水平依然不高,原因是长期以来辽宁公安软件系统的建设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信息管理系统各
模因工程是一种技术,就像基因工程允许我们对基因进行人工组合一样,我们也可以通过实施模因工程,设计、打造强势模因,为人类服务。本文以模因理论为基础,从模因工程学的角度
社会的不断发展带来的致灾因素导致全国各地火灾事故时有发生,灭火救灾任务格外重要。作为消防事业的主要设备,消防车辆应该得到高效的管理以便在救灾任务中更好的发挥其作用
目的:了解重庆市0~5岁组儿童出生缺陷总体发生情况、主要病种、顺位及其三间分布特征,初步探索与出生缺陷发病相关的环境化学元素,为出生缺陷预防与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
本文从青海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具体实际出发,对青海省各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近年来,以Web 2.0为代表的新一代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使得基于互联网的社会化媒体从虚拟走向现实,正深刻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文章对社会化媒
矛盾纠纷频发是我国社会深刻变革中出现的一种客观现象。必须着眼于源头防范,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矛盾纠纷排查、社情民意研判、群众权益维护和心理危机干预等工作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创新社会治理,维护国家安全,确保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为我们的社会良性发展指明了方向。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如何落地,文章结合玉树的实践,从
本文在各地如火如荼的建设城市新区的大背景下,着眼于城市新区的产业选择。运用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的相关知识,为新区的产业选择和产业发展路径寻找方法和提供建议。在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