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在利用测井、钻井及大量地震资料的基础上,综合采用了构造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等最新理论,运用编制构造演化剖面、计算断层落差、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等方法,对研究区的构造形态、演化历史以及成因机制等进行深入的分析。真武断裂带属于苏北盆地东台坳陷高邮凹陷南部边界断裂,夹持在真①断层和真②断层之间。研究区在经历多次构造运动之后,形成了复杂的断裂系统,给地质认识和生产实践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而理清其断裂发育特征和演化过程对油田生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价值。工区内的断层可划分为四个级别,其中真①断层为一级断层,真②断层属于二级断层。位于真①断层和真②断层之间主要切割阜宁组的一系列断层多属于三级断层,它们主要由北东向和近东西向两组,也是真武断裂带除真①和真②断层之外的主要断层。四级断层规模较小,主要分布在三级断层之间,走向近南北为主,它们的形成与差异升降运动关系密切。真武断裂带西部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结果反映了真①断层的形态对次级断层走向的影响作用;而黄珏南地区构造物理模拟试验结果显示,阜宁早期在拉张力的作用下形成了近东西向的三级断层,构成了断阶带的基本构造格架,阜宁晚期在拉张力和差异升降运动的共同作用下发育了近南北向的四级断层。在编制构造演化剖面、计算断层落差的基础上,结合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结果,恢复真武断裂带西部地区的构造演化历史,分析认为研究工区可划分为三个阶段,阜宁早期为北东、东西向断层北强南弱断阶带发育阶段,阜宁晚期为基底差异沉降近南北向断层参与阶段,戴南期及以后为真②断层改造断阶带稳定沉降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