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是现代博物馆的发源地,高校博物馆曾是最早的公共博物馆,高校博物馆具有高校的普遍特点,同时也具有博物馆的一般特性。高校提供的科研与教育功能和博物馆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是两者作为公共物品而为社会全体成员提供的社会效益的具体表现形式,高校博物馆作为同时具备两者特点的公共机构,本身也在各方面体现出其公共物品的各种属性。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近三十多年来,中国的高校博物馆获得了快速的发展,然而其数量的增长和范围的扩张无法掩盖存在的许多严重问题,如定位不明、管理混乱、经费短缺、免费开放难以推行等,其公共物品的属性并未得到重视和体现,在政府供给方面也存在着诸多不足,高校博物馆的社会公共文化服务开展得不尽人意,社会效益与其作为公共物品的要求有很大差距,这些问题对高校博物馆的未来发展都形成了现实的制约。得益于悠久的历史,国外的高校博物馆在发展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为其服务高校和服务社会奠定了基础,这里面也有许多经验值得中国的高校博物馆来借鉴,对于解决目前的许多问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对中国高校博物馆目前存在问题的成因进行理论剖析的基础上,参考国外的高校博物馆的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与做法,笔者勾勒了一些针对性的办法与建议,以探索解决中国高校博物馆面对的困境,并对中国高校博物馆未来的发展进行了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