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 曲马多是一种常用的非麻醉性中枢镇痛药,通过激动阿片受体和抑制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再摄取产生镇痛作用。由于曲马多具有对呼吸和心脏抑制轻,长期应用成瘾、耐受危险性小等优点,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手术后以及其它各种原因引起的中度和重度急慢性疼痛的治疗。曲马多的镇痛效果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阐明引起曲马多临床药效学个体差异的遗传因素,从而预测病人对曲马多治疗的反应,对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实现个体化给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曲马多在体内主要经肝脏代谢,其主要的代谢产物为0-去甲基曲马多(M1)和N-去甲基曲马多(M2)。在已发现的曲马多代谢产物中,M1是唯一有活性的代谢产物,具有比母体药物强的药理活性。研究表明其镇痛作用是母体药物的2~4倍,与μ阿片受体的亲和力是其母体药物曲马多的300倍,因此在曲马多镇痛机理中,M1被认为是阿片受体介导的镇痛效应的主要物质。 人体内催化曲马多转化为M1的酶是细胞色素P450 2D6(CYP2D6)。CYP2D6是具有高度多态性的异构酶,在人群中分为四种代谢表型:慢代谢型(PM),中间代谢型(IM),快代谢型(EM)和极快代谢型(UEM)。CYP2D6酶的活性主要受基因的调控,环境因素并不决定其代谢能力。 CYP2D6基因位于染色体22q13.1,至今已证实CYP2D6基因多态性达70余种,且其发生率在不同种族中差异明显。CYP2D6基因多态性与药物代谢的四种表型有关。EM是正常人群的代谢表型;UEM具有额外重复的CYP2D6~*2基因,伴有异常高的CYP2D6酶活性,在人群中的比例极小;PM多由CYP2D6~*3,~*4,~*5,~*6,~*15等位基因突变造成,在白种人中的发生率约为5~10%,而在亚洲人PM发生率仅约1%;IM主要是由亚洲人特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