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式家庭疗法介入青少年偏差行为的个案研究 ——以PN社区青少年成长项目中的小A为例

来源 :南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x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少年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发展自我同一性,是由儿童世界向成人转变的时期,这一时期青少年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对他们产生重要的影响。青少年的身心特点主要表现在情绪起伏较大、自尊意识强烈、渴望独立等,但他们心智未完全成熟,多采取逃避、冲突等方式来处理问题,导致不能很好地适应周围环境,不少青少年产生厌学、辍学、网瘾甚至自毁等偏差行为。青少年虽被偏差行为困扰,但他们缺乏主动求助的意识,往往由家长求助,所以青少年问题的治疗效果往往差强人意。结构式家庭疗法以家庭整体为服务对象,认为个人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家庭结构出现了问题,如果要使个人回归正常生活,必须去除病态的家庭结构,从而达致有问题的个人痊愈。青少年偏差行为受到家庭影响巨大,只是对青少年个体进行治疗,问题也会在青少年回归家庭之后出现反复,所以要从家庭入手,调整家庭结构,才能更好地让青少年健康成长。笔者曾就职于深圳市PN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根据居民需求开展青少年成长项目,运用个案、小组和社区活动等方法为青少年开展服务,特别是偏差行为的青少年是服务的主要对象。笔者选择了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小A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个案服务。本文案主高三下学期因为失眠申请回家复习,继而网络成瘾,导致未参加高考而辍学,并有自毁和社交退缩行为,其人际关系仅限于家庭成员之间的交往。笔者通过进入家庭发现案主的偏差行为是由疏离的病态家庭结构和不良的家庭沟通模式造成的。笔者运用结构式家庭疗法进行个案工作介入:一是重构家庭结构,消除案主自毁行为的念头;二是分派任务寻找替代性行为,协助案主做好时间管理,并且找到替代上网的事件,减少案主的上网时间;三是重构案主的家庭沟通模式,构建非暴力沟通模式,减轻案主社交退缩行为。笔者运用结构式家庭疗法介入青少年偏差行为时发现,重构家庭沟通模式有利于提高案主的社会化水平,去标签化可提高案主的自我效能感,但父母的权威减弱了治疗效果,社工主导也减弱了家庭成员的自主性。因此,笔者提出加强亲职教育和结构式家庭疗法培训,构建青少年偏差行为防治的共同体和加强青少年偏差行为的政策支持的建议,为结构式家庭疗法提供实践材料,为矫正青少年偏差行为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病毒性肺炎为一种急性的呼吸道病毒感染疾病,是流感病毒感染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为临床上的常见和多发的疾病,具有变化多和传变快等特点。除了发绀、持续高热和呼吸困难等症状外,还可能会导致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甚至死亡。小檗碱是一类从中草药黄连等植物中提取分离到的异喹啉类生物碱,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尤其是其抗炎作用广受关注。我们的前期研究表明,小檗碱对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具有治疗作用,对于流感病毒感染后肺部
本论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文献综述对中药对照提取物的发展概况、优势特色及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并总结了决明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质量评价方法,为进一步完善决明子质量控制体系提供思路。第二部分:决明子化学成分研究采用HPLC-IT-TOF MS法进行决明子化学成分定性研究,共鉴定了 17个化合物,包括7个萘并吡喃酮类化合物、7个蒽醌类化合物和3个萘酚类化合物。其中,选取了三个含量较高且具有一定药理活
气候干湿状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地区的农业生产类型和作物布局。在农业气候区划中,干湿气候指数是重要的参考指标,因此一直受到气候学者的重视。近年来,以气候变暖为代表的全球环境问题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已有研究表明,在全球变暖的趋势下,升温所引起的蒸发潜力变化已对地表干湿状况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农业生产格局已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传统的干湿指标已不能满足气候变化条件下的农业区划需要。因此
2016年,我国投入使用了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其中,助读系统是这套部编本教材的最大亮点,但是对其做单独研究不容易发现其自身的优缺点。中妇版《美国语文》教材的英文原著在美国被广泛使用,因其教材中助读系统的设置比较丰富而实用,国内学者就编译了中英对照的中妇版《美国语文》教材,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英语原版的特色,同时也更方便我们研究美国的教材。因此,本文通过比较研究,对比中国和美国的母语教材的助读系统,以期
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是后发展地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广西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经济腹地,发挥好区位优势,借助粤港澳大湾区的辐射效应,承接其制造业转移,是推动广西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此,本文以广西三大产业承接带为例,对其承接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转移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梳理了产业转移、产业集聚以及区域分工理论,作为广西承接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转移选择以及空间布局的理论参考依
研究背景:溃疡性结肠炎是消化系统疑难病之一,该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明确,西药治疗主要有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微生态制剂等,但疗效局限,价格昂贵,且长期服用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导师李军祥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创清肠温中方治疗本病。前期临床观察发现,清肠温中方能够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肠粘膜愈合,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研究目的:观察清肠温中方对活动期溃疡性
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是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一种单细胞真核生物。随着对整个酵母基因组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基因功能被发现注释,同时发现酵母体内含有较多的遗传丰余,这些冗余序列的存在无疑多消耗了酵母生长的资源,造成了代谢途径中的部分物质和能量浪费。去除酵母基因组中的遗传丰余,减少代谢途径中不必要消耗的物质和能量,使更多的代谢流流向必需基因和外源表达模块,提高目标产
从管理到治理是一个巨大的转变,治理以建立共同愿景、提高认同信任、加强合作关系、达成平等协商和创新多元共治为基础,协调多方利益与来制定和执行政策,实现对国家公共事务的民主管理。现代化治理理论解决了单纯依靠政府或者市场的力量均未能处理好国家公共事务的问题,提倡“多中心治理”与“协同治理”相结合的方式,强调多元参与、共同协商与合作,把现代化治理过程中实现的法制化、民主化、多元化、公平化、规范化作为国家治
现代散文作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散文篇目在教材中占比较重,由此产生的散文阅读教学问题也尤为突出。确立合理的教学内容对于上好一堂散文阅读课至关重要,因此本篇论文将目光聚焦于史铁生散文作品教学课例的研究,不再泛泛而谈,以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一位作家的三篇散文为点,分析一线教师在实际散文阅读教学中教学内容选择与确立的情况,进而由点到面来谈论史铁生散文作品教学课例对于散文教学内容确立的启示。本篇论文主
目的:复方双花口服液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原工艺加工生产的口服液成品中质控指标绿原酸含量较低,部分批次产品的绿原酸含量达不到其质量标准值(1 mg·mL-1);二是复方双花口服液在保质期内会出现较多的摇之不散的黑色片(块)状沉淀,影响口服液的澄清度;三是复方双花口服液处方中含有大量苦味药材,口服液中含有大量生物碱类成分,致使成品苦味浓厚,患者服用后苦味留于咽喉部,久久不能散去,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