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进阶理论的初中化学“酸碱盐”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4soph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进阶理论是当今教育界的一个研究热点,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各学科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本文以学习进阶理论为基础,以初中化学中最为重要的部分“酸碱盐”为研究对象,进行基于“学习进阶理论”的“酸碱盐”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实验法和教育统计法等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基础研究部分,主要包括“学习进阶”理论和“酸碱盐”部分的研究综述、对一些相关概念进行界定以及确定本研究的理论基础,之后制定出整体研究路线进行研究。核心研究部分,此部分是论文的核心所在,主要研究内容是从学习进阶的五个要素出发构建“酸碱盐”学习进阶框架,之后基于科学概念发展的层级模型构建“酸碱盐”的进阶层级,分为事实、映射、关联、整合四个部分,为之后进行“酸碱盐”的教学设计打好基础。实践研究部分,首先基于“学习进阶理论”对“酸碱盐”部分进行分节教学设计,共分为七个课时,随后对研究者所带的其中一个班级进行教学实践干预,并设置对照班进行对照。最后通过对实验后的成绩利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将“学习进阶”理论应用于“酸碱盐”的教学设计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于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而言,教师进行进阶式的教学能够让这部分学生紧跟教师的步伐,逐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培养了进阶式思维模式;同时本研究也为一线化学教师提供了“酸碱盐”课堂教学的思路和方法。
其他文献
物理学是一门精密的实验科学,物理实验是形成物理理论的基础,为物理规律的建立提供了科学依据。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有效方法,也是提升物理科学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同时通过物理实验培养学生实验的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本就是中学物理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目标,所以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的物理教学中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着诸多困难,一方面当前大多普通
电化学知识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是高考必考的内容。部分化学基础较为薄弱的同学,学习化学能与电能时,难理解原电池原理,成为一大难点,此后的电化学基础的学习则难度更大。基于这种现象,笔者针对高三年级的学生,做了一次电化学知识的测试,发现最为普遍的问题是电极方程式的书写,然而很多题目恰是根据电极方程式衍生而来。对此笔者又开展了学生访谈,总结了同学在这方面学习中的具体困难,主要体现为配平困难。由于通常
在以往的中学教育中一直存在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分离的状态,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的学科教育只注重知识教育而忽略对学生开展人文精神教育。物理作为一个理工类学科本身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而广大的物理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却缺乏对人文精神的渗透,导致物理教学效果不理想。物理作为一个理工学科,其主要是传授科学知识,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对科学功能、科学价值进行强调,而忽略科学精神的人文价值就很难起到良好教学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教育理念、方式、过程的变革也悄然进行。一方面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促使不断的寻求高效率,碎片化时间的利用越来越有价值;另一方面学生学习的方式和场所,不再局限于课堂上的传授,而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学习的场所和方式更加的灵活。另外传统讲授式的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参与度低,被动接受知识。课堂形式单一,容易造成学生疲惫,课堂上没有听懂,课后难以补充,造成
进入21世纪后,教育改革的浪潮将问题解决的能力推向了更高的地位,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计划都将问题解决能力作为重要的能力。教育评价是教育改革的导向内容,越来越多的国家强调了对问题解决能力的考查,多项国际科学评估项目也将问题解决纳入了对科学素养的评价中。科学推理是一种高阶思维能力,是问题解决水平的重要体现。对于科学推理能力是如何参与到解决物理问题中的,科学推理能力的发展是否对学生解决物理问题有影响,有怎
物理课程注重模型构建,模型构建应当结合在现实的情景中来培养,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到知识的同时了解到生活处处是物理,进而解释周围环境的物理现象及情景,做到学有所用。物理知识多数源于生活实际,结合湘西地区的特有民族区域情景来融入到教学设计环节中,这不但体现物理学科的现实情景构建物理模型的特点,也给学生展示物理情景能够活学活用的这一鲜活例子。结合湘西地区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场景组织教学内容能够提高和增强
本文以高考化学试题与人教版化学教材必修二内容相关性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文献及进行教学实践,研判近年高考化学全国Ⅰ、Ⅱ、Ⅲ卷的命题特点及发展趋势,根据笔者实际教学经验,对人教版化学教材必修二的教材内容及教材习题展开深入研究;以此为基础,探寻高考试题与教材习题的联系,对二者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本论文以笔者所任教地区——贵州省黔西南州的部分学校为例,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及化学教师展开问卷调查及访谈,旨在了解化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从五个方面培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模型认知”要求学生遇到化学问题时,能够分析问题情境、获取关键信息、采用模型方法去构建模型解决问题。高考试题更加注重对问题情境的分析和陌生信息的获取和加工,陈述性知识考察相对较少。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达到较好的复习效果。目前相关研究内容主要是模型概念、如何建模、模型方法教学等,但是对模型方法在化学学科教学中的实践研究相对其他科较少,在高三复习中的
物理模型这种方法是探索自然规律、探究物理问题的常用主要方法,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可靠手段。其中力学是高中物理知识体系的基底,力学选取的研究对象大都是从日常生活最常遇到的问题中,经简化得到的物理模型。在高中阶段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方法手段建立模型,在解决一大类物理问题的同时,也可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与核心素养。本文首先了解了关于模型教学的一些现状,从现有物理模型和关于高中物理学习的公众平台入手,总结并
近年来,中国在各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社会对人员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为培养适应现今快节奏社会生活的优秀人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迫在眉睫。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要落实于每一学科的日常教学当中,化学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依据化学学科特点进行细化后形成的具体的学科素养,为化学教学指明目标和根本方向。化学核心素养除课标要求的化学知识以外,要求在化学教学中帮助学生提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