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6月中国和澳大利亚正式签署自贸协定,整个谈判进程历时长达10年,谈判回合数量多达21轮。澳大利亚在协议生效3年之内实现农产品关税全部到零,中国在过渡期结束后农产品自由化水平可达93.5%,农产品关税总体平均水平由协议生效前的12.94%降低至0.51%。羊肉在中澳双边肉类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伴随着关税削减,未来贸易增长潜力很大。中澳自贸区的建立,可能对中国北方羊肉主产区产生重要影响,对依赖养羊为生的牧民生计造成损害,在此背景下中国肉羊产业竞争力的挖掘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羊肉生产保持了快速发展,多年来羊肉产量位居世界首位,受到国内消费需求拉动,2012年以来中国羊肉进口快速增长。澳大利亚凭借良好的自然资源优势、严格的质量安全控制体系,羊肉产品在全球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澳大利亚羊肉生产成本远低于中国,伴随中国对澳大利亚进口羊肉关税的下调,未来澳大利亚羊肉进口量有可能迅速增长,冲击中国肉羊产业。在成本竞争处于弱势的处境下,中澳自贸区建立后中国肉羊产业的竞争力如何实现,北方牧区无法转产的牧民应该如何应对,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中国羊肉供给和需求为出发点,在分析近年来全球及中国羊肉贸易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对中国羊肉贸易市场绩效与市场特征进行了竞争力评价,以现代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理论为基础,对中国与澳新两大羊肉出口贸易国羊肉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结合对中澳双边贸易特征及中澳FTA协议影响,分析了未来中澳羊肉贸易潜力。以内蒙古作为研究对象,以消费者行为理论为基础,对城镇家庭羊肉消费行为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中国羊肉进口快速增长,出口逐渐萎缩,进口国家主要集中在澳新两国,进口产品以冷冻带骨绵羊肉为主。羊肉国际市场占有率(IMS)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分析结果显示,新西兰、澳大利亚具备很强的羊肉贸易竞争力,中国羊肉国际竞争力不断下降。中国羊肉进口贸易依存度从2000年的0.67%上升到2015年的5.06%;出口贸易依存度从2000年的0.16%下降至2015年的0.09%。应用单位价值判定法计算得到的羊肉产品贸易净值和单位价值矩阵表明,中国羊肉贸易市场总体上属于价格主导型市场;冷冻带骨羊肉和冷冻无骨绵羊肉贸易处于价格主导型市场,不具有价格竞争力;山羊肉贸易处于非价格主导型市场,具有非价格竞争力。2.中国北方牧区羊肉生产的自然条件与澳新两国相比处于明显劣势,受资源所限不具备成本竞争优势。国内消费者存在迫切的羊肉质量安全需求,进口羊肉凭借质量安全可靠的产品可以较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食品安全需求。中国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法规与产品标准领域存没有竞争优势,国外市场较高的技术性壁垒造成中国羊肉出口困难,羊肉产品缺少国际品牌竞争优势,但在国内市场却凭借差异化产品战略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进口羊肉进入中国市场时间较短,营销手段和市场细分相对不足。3.澳大利亚具备毛用羊向肉用羊转型的动力和基础,在羊肉生产者价格和市场价格上与中国相比竞争优势明显,伴随着进口关税的削减,澳大利亚进口羊肉含税成本的比较优势将进一步显现。根据澳新羊肉生产能力及其对华贸易数据估算,未来中国来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羊肉进口量可能在38-108万吨之间。4.消费者的教育程度、家庭月人均收入、家庭常住人口、质量安全关注程度、产品认证标志的认知程度、产品认证和品牌重要性的评价、产品价格重要性的评价、产地重要性的评价、选购地点9个解释变量对差异化羊肉产品购买行为具有显著影响,表明中国羊肉市场存在细分的可能性,具备差异化产品特质羊肉的生产者可以通过实施品牌战略,避开与进口羊肉的价格竞争,在非价格竞争领域谋求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