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异丙酚对缺氧复氧损伤人肝L0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目的探讨异丙酚对缺氧复氧损伤人肝L02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方法1.将培养的人肝L0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单纯缺氧复氧组(O组)、异丙酚预给药组(Y组)和后给药组(Yh组)。C组正常培养,O、Y和Yh组缺糖缺氧5h后正常培养12h,培养结束后使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活力。2.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正常对照组(C组)、单纯缺氧复氧组(O组)及异丙酚组(Y组)细胞凋亡情况、比色法测定细胞培养液LDH活力。3.使用专用共聚焦小皿培养细胞,分组同2,荧光染色后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三组不同处理后的L02细胞内钙浓度动态变化。4.使用γ-井型计数仪测定单纯缺糖缺氧组(O组)和异丙酚预给药组(Y组)在细胞缺糖缺氧1h内的18F-FDG摄取率变化。结果1.10~80ug/ml终浓度的异丙酚预给药和后给药均可提高缺氧复氧后的L02细胞存活率(P<0.05);使用相同浓度异丙酚预给药与后给药对缺氧复氧损伤L02细胞的存活率影响无明显区别(P>0.05)。2.10~80ug/ml终浓度的异丙酚可显著降低缺氧复氧后L02细胞的凋亡率(P≤0.05);10~80ug/ml终浓度内4个亚组之间的细胞凋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3.10~80ug/ml终浓度的异丙酚可显著降低缺氧复氧L02细胞的LDH活力(P<0.01),当异丙酚终浓度为30ug/ml时,其LDH释放量显著低于其余各异丙酚组(P<0.05)。4.L02细胞缺糖缺氧后钙内流明显增加,使用80ug/ml异丙酚可以显著延迟缺糖缺氧L02细胞的钙内流时间(49.5±3.1)s(P<0.05)。5.L02细胞缺糖缺氧1h内,随着时间延长18F-FDG摄取率逐渐增加,并于50min达高峰,到60min时显著下降,其中在40~60min时间段内,异丙酚组的18F-FDG摄取率显著低于单纯缺氧复氧组(P<0.05)。结论异丙酚预给药和后给药均能提高缺氧复氧损伤L02肝细胞的存活率,异丙酚对缺氧复氧损伤L02细胞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和钙超载、降低缺氧期细胞代谢率从而抑制细胞凋亡有关。第二部分瑞芬太尼对缺氧复氧损伤人肝L02细胞的影响及机制研究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对缺氧复氧损伤人肝L02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方法1.将培养的L0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单纯缺氧复氧组(O组)、瑞芬太尼预给药组(R组)和后给药组(Rh组)。C组正常培养,O、R、Rh三组缺糖缺氧处理5h后恢复正常条件培养12h,培养结束后使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活力。2.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正常对照组(C组)、单纯缺氧复氧组(O组)、瑞芬太尼组(R组)细胞凋亡情况,比色法测定三组细胞培养液LDH活力。3.荧光染色后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三组不同处理的L02细胞内钙浓度动态变化。4.双抗标记三组不同处理的L02细胞后使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Bcl-2、Bax表达情况。结果1.5~40ng/ml终浓度的瑞芬太尼预给药和后给药均可提高缺氧复氧后L02细胞的存活率(P<0.05);相同浓度瑞芬太尼预给药与后给药对缺氧复氧损伤L02细胞的存活率影响无明显区别(P>0.05)。2.5~40ng/ml终浓度的瑞芬太尼可显著降低缺氧复氧后L02细胞的凋亡率(P<0.05),浓度内不同浓度亚组之间的细胞凋亡率无区别(P>0.05)。3.5~30ng/ml终浓度的瑞芬太尼均可显著降低缺氧复氧后L02细胞的LDH活力(P≤0.05),5~20ng/ml各亚组之间的LDH活力无统计学差异(P>0.05)。4.40ng/ml瑞芬太尼可以延迟缺氧复氧损伤L02细胞的钙内流时间(48.5±2.9)s(P<0.05)。5.瑞芬太尼组Bcl-2表达高于单纯缺氧复氧组、Bax表达则低于单纯缺氧复氧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预给药和后给药均能提高缺氧复氧损伤L02肝细胞的存活率,瑞芬太尼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通过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和钙超载、上调Bcl-2蛋白表达的同时下调Bax蛋白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凋亡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