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目视觉的立面特征识别与作业效果检测方法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fafaffa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爬壁机器人的快速发展,船舶和罐体等大型立面的作业任务也引入爬壁机器人来完成。目前人工操作爬壁机器人存在效率低不灵活、高空作业危险系数高等诸多弊端。如何实现灵活、高效的立面作业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点。针对这一问题,能够实现爬壁机器人的自动化立面作业及效果检测将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爬壁机器人无法实现自动化立面作业主要是由于船舶、储罐表面存在立面特征,如法兰、螺栓等。因为爬壁机器人无法识别及定位其具体尺寸将无法对其作业,只能避让处理。随着计算机视觉的飞速发展,各个领域都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因此本文采用双目视觉系统及结构光系统对船舶、储罐的立面特征进行识别及作业后的效果检测,并搭载在移动机器人平台上进行应用。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根据实际船舶、储罐的立面特征数据库完成了视觉方案的设计,构建仿真立面特征数据库,完成双目视觉的软硬件平台搭建及图像预处理。进而展开基于双目视觉的立面特征识别算法的研究,采用张氏标定获取相机参数,对获取双目图像进行基于Bouguet算法的立体矫正,构建立体匹配参数,采用SGBM立体匹配算法完成室外环境下立面特征视差恢复,运用三角测量原理完成距离测量。接着基于SSD目标检测算法实现室外仿真环境下立面特征检测,采集不同天气及光照环境下的立面特征图像,创建立面特征数据集,训练立面特征识别模型。针对经典SSD模型冗余程度,采用卷积核剪枝的方式进行模型优化,模型的识别精度未明显下降的情况下,提升模型速度性能,达到预期效果。为完善立面作业自动化,搭建双目结构光视觉平台,分析常见编码方式,采用空间编码方法,完成立面特征深度测量,并分析精度及影响因素。最后,搭建视觉移动平台,将视觉系统安置于移动平台上,并把视觉程序移植到NVIDIA TX2嵌入式开发板中,进行了双目视觉静态测距、实时动态识别和立面作业效果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采取的双目视觉立面特征算法与立面作业效果检测算法能够在室外环境下对立面特征进行高效、准确的识别与检测,能够对爬壁机器人自动化立面作业提供技术支持。
其他文献
近场动力学(Peridynamics,简称PD)是一种连续介质理论,它是一种非局部方法,采用积分方程代替微分方程,避免了经典介质力学中的许多缺点,特别是必须连续才能求解的前提,因此在不连续的结构中十分适用,可以十分有效地分析失效结构而不需要任何多余的假设。但是由于PD是一种非局部理论因此计算量比较巨大,模型只由PD物质点进行离散处理时会产生较大的计算效率浪费,而有限元方法(Finite Eleme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对于海洋的开发和探索越来越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海洋工程设备在海洋的开发探索中必不可少,在海洋工程设备中大部分设备需要系留在一定海域范围内工作,如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装置(FPSO)、潜标探测系统、深海养殖网箱等,这类设备在海洋中受到流的作用产生复杂的运动,影响其稳定工作,因而对此类设备进行动力学研究非常有必要,本文对潜标式水中悬浮系统进行了分析计算。在对潜标式
随着市场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能量密度及续航能力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高镍三元材料逐渐得到更多的关注。当体系中Ni含量增加时,三元材料的比容量也相应的增加,但体系中锂镍混排会变得严重,稳定性下降;材料碱性也会更强,更易吸水。因此高镍三元材料的改性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在已有共沉淀合成工艺的基础上使用Nb对高镍三元材料进行掺杂改性,探究了掺杂方法、掺杂量、铌源种类以及铌源粒度对改性效果的影响,并初步
当今气候变化是人类历史上最为严峻的,全球变暖、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长,致使钢筋混凝土结构服役环境十分恶劣,导致其维护使用成本大幅增加并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研究者发现将纳米材料掺入到水泥基材料中,可提高其力学性能及其耐久性能。本文将二维纳米材料—石墨烯纳米片掺加到混凝土中,并以普通混凝土为对照组,通过试验研究,探讨石墨烯混凝土在主要气候因素(CO2浓度、湿度和温度)变化条件下抗压力学性能变化规律
在全工况范围内,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的电磁噪声具有高频、时变、难以避免共振等特点,再加上静动态偏心、电流谐波和分段斜极等对电磁噪声特性带来的复杂影响,使得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电磁噪声的正向预测、诊断与优化困难,因而有必要研究电动汽车用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全工况电磁噪声的特性与优化手段。(1)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气隙磁场和电磁力波机理研究。建立了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全工况机-电-磁耦合解析模型、有限元模型和磁
近年来,基于空心毛细管的光纤温度探测结构以其材料成本低和制备简易的优点从众多光纤探测结构中脱颖而出。由于液体材料具有高热光系数和高热膨胀系数,将液体材料和基于空心毛细管的光纤探测结构结合可以大幅提高光纤探测结构的温度灵敏度。本文中,作者提出了三种基于空心毛细管的反射式光纤温度探测结构,并将液体集成到光纤探测结构中,理论分析了光纤温度探测结构的探测特性,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具体工作如下:提出了一种基于
相比于传统有线供电方式,无线电能传输(WPT)技术具有更好的便捷性和安全性,能够适应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但目前的WPT系统仍存在输出功率不稳定,输出电压电流控制难度大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套输出稳定的恒压无线供电装置。本文首先介绍了WPT系统的基本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利用电路理论建立传统补偿拓扑和松耦合变压器等效模型,并分析了传统补偿拓扑的传输特性。通过将
机场跑道日夜承载飞机的起飞与降落,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异物和裂纹等缺陷,这些缺陷会对飞机起降带来安全隐患,定期及时地检测出机场跑道缺陷并进行跑道维护对民航飞行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机场跑道缺陷检测技术是检测跑道缺陷的关键,研究该技术具有理论和实际应用双重价值。目前,在运营中的机场跑道上难以短时间内采集到大量缺陷图像样本,且现有的检测算法在复杂路面纹理干扰下缺陷检测精度低。同时,在实际应用中采用巡检车载终端
空间机械臂是一种高非线性、强耦合、时变的多体动力学系统。空间机械臂主要工作于外太空,不受地球大气环境和重力的影响,方便在大范围空间内运动,操作便捷,已成为空间安装、维修的主要设备。空间机械臂在太空极大温差环境的影响下,导致空间机械臂杆自身的一些特征参数发生了一定的区间变化,如弹性模量、质心位置、臂杆长度、密度等都会成为变化的区间参数;在实际的运动过程中,空间柔性机械臂的运动变形是自身大范围转动和小
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困扰人们日常生活健康的疾病之一。病变的早期发现与治疗是甲状腺疾病治愈的关键。医学超声影像技术因其方便快捷、安全可靠等特点,已经成为甲状腺疾病检测与诊断的首选方式,但因其低对比度、高噪声和高昂的标注成本等原因,给病变部位的检测与分类带来了挑战。近年来深度学习技术在图像分类、检测和分割等领域迅速发展,给医学图像的深入研究带来了新的技术和理论支持。本文以甲状腺超声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