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针刺心肌缺血模型小鼠内关穴、列缺穴及非经非穴,观察心肌组织CaM、CaMKⅡ和L-型钙通道的α1亚基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从基因水平揭示针刺内关穴对心肌缺血的保护机制,为电针内关穴对心肌缺血具有良好的调整作用提供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将40只健康成年ACCN3基因敲除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内关组、列缺组、非经非穴组,每组各8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组采用皮下多点位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85mg/Kg)建立心肌缺血小鼠模型;空白对照组在相同部位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造模成功后,分别取内关穴、列缺穴,非经非穴,常规消毒后,以华佗牌无菌针灸针0.18ⅹ25mm,进行针刺,内关穴、非经非穴采用针体与皮肤呈90°角直刺的方法进行操作,列缺穴采用顺经呈30°角斜刺的方法,刺入皮下2-3mm,连接电针,电针治疗选用疏密波,频率2/50Hz,强度2-4mA,以小鼠肢体微微颤动为度,留针20分钟,每日1次,连续针刺七天。记录各组小鼠心电图Ⅱ导联T波振幅的变化。各组针刺七天后处死小鼠,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联反应技术(Real-timePCR)检测心肌组织钙调蛋白(CaM)、钙调蛋白激酶(CaMKⅡ)及L-型钙通道的α1亚基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心肌组织CaM、CaMKⅡ及L-型钙通道的α1亚基的基因表达均显著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模型组比较,内关组、列缺组、非经非穴组小鼠心肌组织CaM、CaMKⅡ及L-型钙通道的α1亚基的基因表达均显著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3.内关组与列缺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关组与非经非穴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1.电针心包经内关穴可显著降低缺血心肌组织CaM、CaMKⅡ及L-型钙通道的α1亚基的基因表达。2.电针内关穴治疗心肌缺血的机制,可能是通过对L型钙离子通道的调控作用,减轻了“钙超载”而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