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针刺结合皮内针治疗颈椎病颈痛不同病程的研究,探讨其疗效与病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临床试验设计方法,共纳入病例100例,按不同病程将受试者分为A组:病程≤1年,共33例;B组:1年<病程≤3年,共35例;C组:3年<病程≤5年,共32例。三组的治疗方案均为针刺结合皮内针。取穴①针刺取穴:颈椎阳性反应平面双侧夹脊穴(EX-B2共取两对),双侧肩中俞(SI15),大椎(DU14),双侧中渚(SJ3)。②穴位埋皮内针取穴分为两组:a)双侧夹脊穴(EX-B2上),大椎(DU14);b)双侧夹脊穴(EX-B2下),肩中俞(SI15双),两组穴位交替使用。操作针刺时患者取正坐位,采用一次性毫针针刺,按常规针刺操作,根据受试者的体形胖瘦,针刺深度约10-30mm,之后行小幅度提插捻转,每个穴位运针至得气,留针20min。出针后患者休息5分钟,无不适后接受穴位埋皮内针治疗。疗程三组疗程均为4周内完成10次治疗,每周治疗2-3次,两次治疗期间相隔≥1天。评价指标及时点采用国际通用的NPQ颈痛量表、VAS评分量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1个月时进行疗效评价。统计运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20.0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x±s),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标准为P<0.05。计量资料若满足正态分布且方差齐,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若不满足则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组内两两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多个独立样本两两比较的Nemenyi检验。相关分析若满足双变量正态分布则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若不满足则采用Spearman或Kendall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受试者100例,其中A组脱落2例,B组脱落4例,C组脱落1例,总脱落率为7%。总有效病例为93例,其中A组:病程≤1年,共31例;B组:1年<病程≤3年,共31例;C组:3年<病程≤5年,共31例。1.三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提示,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临床诊断、中医辨证分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的NPQ量表评分和VAS量表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三组间具有同质性,均衡可比。2.三组NPQ颈痛量表评分比较组内比较:三组治疗后各时点评分与较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为0.000)。组间比较治疗结束时,A组(病程≤1年)为13.58±5.22,B组(1年<病程≤3年)为18.66±7.42,C组(3年<病程≤5年)为23.40±8.10。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治疗结束后1个月,A组(病程≤1年)为17.72±5.32,B组(1年<病程≤3年)为24.13±10.34,C组(3年<病程≤5年)为27.15±8.82。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7)。3.三组VAS量表评分比较组内比较:三组治疗后各时点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为0.000)。组间比较治疗结束时:A组(病程≤1年)为1.60±0.71,B组(1年<病程≤3年)为2.50±0.80,C组(3年<病程≤5年)为3.47±0.84。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治疗结束后1个月,A组(病程≤1年)为2.20±0.60,B组(1年<病程≤3年)为3.84±1.05,C组(3年<病程≤5年)为4.10±0.8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4.相关分析治疗结束时NPQ减分率与病程的相关分析,相关系数r=-0.499,P=-0.000;治疗结束时VAS疼痛程度减分值与病程的相关分析,相关系数r=-0.576,P=0.000。两者均呈负的秩相关关系,可以认为疗效与病程呈负的秩相关关系,病程越长,疗效越差。5.有效率治疗结束时,三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54%,90.32%,87.10%,其中显效率分别为51.61%、12.9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902,P=-0.000)。表明针刺结合皮内针治疗颈椎病颈痛患者,病程在1年内的临床疗效优于病程在1-3年、3-5年者,病程在1-3年的疗效优于3-5年者。结论:针刺结合皮内针治疗不同病程颈椎病颈痛患者均有效,且疗效与病程呈负的秩相关关系。病程在1年以内的疗效优于病程在1-3年、3-5年者,病程在1-3年的疗效优于3-5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