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炭脱硫过程中COS产生机理的研究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jiangyanxiaonv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含硫化合物气体一般都是有毒有害的物质,不仅严重地威胁人的健康,也会引起设备、管路腐蚀、催化剂中毒和产品质量下降等问题,因此必须对含硫化合物的污染进行控制。活性炭由于本身具有发达的孔结构和比表面积,吸附能力很强,脱硫时硫化物以原形态或氧化后的单质硫形态被吸附在活性炭表面,因而其脱硫兼具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催化氧化以及催化转化等特点,使其成为更具有吸引力的脱硫方法。但是人们在近些年来的生产中发现活性炭在脱H2S的出口气中,有一种比H2S更难脱除的硫化物——COS的形成。COS比H2S更容易使后续催化剂发生S中毒。活性炭仿佛违背了它的基本功能,不是在脱硫,而是在放硫。活性炭基干法脱硫过程中的放硫关系到活性炭基脱硫的应用领域,因此研究避免和降低活性炭基脱硫过程中放硫是非常必要的。前人的研究都是在100℃以上的温度下进行的,几乎没有涉及到常温下活性炭脱H2S过程中COS形成的研究。而且对于COS的形成机理,也没有统一的认识。本实验就是在常温下,以工厂中常用的几种活性炭为研究对象,在固定床反应装置上,分别在氧气氛、水气氛、水氧混合气氛中考察了活性炭脱H2S过程中COS的产生情况。并通过改变可能形成COS的C源和S源,来探讨COS的形成机理。采用红外、TPD、N2吸附、酸碱滴定等表征手段和测试方法,探讨与分析了四种活性炭之间的不同,从而得出活性炭本身性质对COS产生的影响。为未来活性炭基脱硫剂(催化剂)研究、开发及使用提供依据。实验结果表明:在常压、500ml/min流量时,当温度低于100℃,气体组分无论是CO+N2+H2S. C02+N2+H2S. CO+N2+02+H2S还是C02+N2+02+H2 S,气相中都不产生COS。这表明在低于100℃情况下,COS的产生主要发生在活性炭上,而在气相中不形成;在常温下,COS的C源来自于CO,S源来自于活性炭脱H2S过程中产生的单质S;常温下活性炭脱H2S形成COS的机理为CO*+S→COS;各种气氛对COS的生成影响不同,O2的加入可以抑制COS的形成,H20的加入增加COS的形成,活性炭在正常工况的条件下产生的COS的量要小于其他条件;活性炭本身性质的不同对COS产生的影响主要有两点:第一,活性炭的孔结构。活性炭比表面积、孔容越大,微孔占的比重越多,COS产生的量就越少;第二,活性炭表面的碱性基团的含量。表面碱性含量越高,越不利于COS的形成。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双循环线性滚环扩增(rolling circle amplification,RCA)检测HBV替诺福韦耐药基因突变位点的可行性。方法以HBV替诺福韦耐药基因突变位点为检测靶点,设计该位点的锁
本文梳理了近年来城市研究方面的最新文献,通过对世界各地的城市化历史过程、发展模式的回顾与反思,指出城市化既是全球范围内的经济与社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又是在不同经济
在英美法系国家,专家证人制度有着不同的解释与特征。专家证人制度的内容包括专家证人主体制度、专家证言的质证和专家证言的采信。在我国,以新《刑事诉讼法》第192条为基础,
本文综述了公安现役部队和中国海警部队特种防护服装的需求和分类,介绍了其功能原理、使用材料及性能,讨论了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新经济社会学得以建立和发展,并且成为当下热门研究领域之一。作为美国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新经济社会学采用了网络理论、组织理论,以及文化社会学理
高压脉冲放电可以诱发中性分子解离,促使其具有反应活性。本文利用高压脉冲液相放电等离子体技术实现了水中固氮制硝酸;考察了固氮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氮气在放电过程中解离
目的研究牛磺酸对油酸所致急性肺损伤大鼠的干预作用及其通过影响尾加压素Ⅱ(UⅡ)及中介素(intermedin,IMD)合成与分泌发挥肺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油酸性急性肺损伤大鼠
忻州盆地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地表岩性、地形地貌、含水层埋藏条件等因素的控制,也决定地下水透水性和富水性的强弱。对于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系统的
<正>故障现象有1辆奥迪A6L 2.4轿车,发动机型号为BBJ,行驶里程8.54万km。车主反映发动机有异常响声,发动机抖动明显。故障诊断我接手车辆进行检查,发现此车发动机有2处非常明
介绍了一种基于威伦通触摸屏一键式智能显控的设计方法及其应用。用户通过配方检视列表,直接选择参数进行显控和数据运算,实现一键式智能显控。设计时,由于数据运算用的宏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