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金是商品交换的媒介,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同时现金持有还能综合反映企业的治理情况和财务经营战略,现金的这些特征决定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现金持有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此同时,现金持有作为企业内部融资的一个重要手段与投资行为密切相关。随着代理问题和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日益凸显,企业应该持有多大规模的现金才能使现金的持有成本和丧失投资机会的成本达到最小,便成为企业管理层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旨在研究不同现金持有量的企业在投资行为方面存在的差异以及投资行为的合理性、有效性。首先,本文对现金持有量和投资行为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介绍了现金持有研究的理论基础,详细分析了现金持有与投资行为的关系。其次,本文在总体上先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现金持有量的现状,包括现金持有量的行业特征和时序特征,再利用Opler et al(1999)的方法实证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现金持有量的预期水平,并以实际现金持有量与预期现金持有量之间的残差是否大于零作为划分高额和低额现金持有的标准,将全部样本分为高额现金持有量组和低额现金持有量组。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现金持有量与预期现金持有量存在较大差异,预期持有量总体上高于实际量。然后本文实证分析不同现金持有量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实证发现不同现金持有量对企业投资行为有着不同的影响,高额现金持有企业由于资金充裕对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都十分注重;而现金持有不足企业受现金持有量的限制只注重间接投资。最后以经营业绩为标准,引入现金持有量与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的交互变量来检验投资行为的合理性、有效性。实证发现现金持有量较高的企业将现金用于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后,该投资行为提升了企业业绩,是有效而理性的;而持有现金不足的企业,由于没有能力进行直接投资进而丧失投资机会造成投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