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涉华报道分析与中国国家形象呈现(2014-2018)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t333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频繁曝光,受到《经济学人》等大量国际知名媒体的关注。现代传播媒介所向人们提示的“象征性现实”,将对受众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国外知名媒体如何呈现中国国际形象,对中国的国际事务活动将产生巨大影响。因此,本文以《经济学人》为研究对象,分析中国国家形象在经济领域和社会文化领域是如何呈现的。本文收集了2014年至2018年《经济学人》中标题包含china、Chinese的1118篇涉华报道。通过泛读后发现,《经济学人》绝大多数涉华政治报道带有非理性的偏见,不符合本文研究意图,因此剔除政治类相关报道479篇,对剩余639篇经济类和社会文化类报道进行研究。本文以“框架理论”为研究理论,以“文献分析法”与“内容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本文不仅对近五年内涉华报道的议题数量、议题种类进行归类统计,还将议题的动态变化呈现出来。并总结《经济学人》涉华报道框架变化规律与趋势,为下一章中国国家形象的呈现做好铺垫。其次,本文将“创新”战略、“一带一路”战略、“环境保护”政策与中国国家形象的动态呈现相结合,并分析“中国政策”对《经济学人》涉华报道的影响。中国国家形象的综合呈现从“正面”、“负面”、“中立”三个层面着手研究,研究后发现,正面形象呈现在环境保护、技术创新、私有企业经营等方面;负面形象呈现在农村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灾难性报道、货币与金融问题等方面;中立形象呈现在国际投资与贸易、宏观经济运行、各种社会现象等方面。通过整理分析涉华报道的数据后发现。《经济学人》涉华报道的议题以“负面”为主,但逐渐向“中立”转变,这说明对议题的选择不再过多集中于我国“黑暗地带”,这将有利于中国国家形象的正面呈现。除政治领域外,涉华报道的态度倾向总体“中性”,而不是“充满傲慢的偏见”,基本可以客观、真实的反映出中国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的原本面貌。这是《经济学人》所持的“英美自由主义”价值观所决定的。此外,本文分析了“政策方针”、“经济发展”等不同因素对《经济学人》的框架结构的影响。希望通过分析《经济学人》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呈现及其框架的变化规律,探索各种因素对其框架结构、态度倾向的影响,从而为我国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提供思路。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市场上主流医疗移动应用程序的功能,分析其易用性及可能存在的问题。方法检索中国区ITunes Store和Google Play Store,将纳入的移动应用程序按功能进行分析。结果共
现如今,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先进的生产制造技术也在不断革新,其直接导致了直接人工费用的大幅度减少,但同时也令间接费用以多样化形式剧增,这样就使得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和成
"势"是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重要范畴,谋势、用势和造势是古人在军事领域应用的重要智慧体现。本文结合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分析了"一带一路"的大势背景,重点论述了"一带一路"造势的4个
近年来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使得制造业市场发展不容乐观。反观牧野,一直定位于高端机床,主要面向产业的高端客户群体,因此即使在大环境不太景气的背景下,我们整体保持两位数增长,特别
期刊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社会也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学习逐渐从个人入职前的需要演变为了其终身的追求。如何改变原有的单
广告中的性别意识形态对人们的生活影响越来越大,无论是以明显的还以隐藏的方式。批评话语分析作为一种全新的话语分析方法,主要目的是揭示话语中隐含的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
本文介绍了组合撑伞式耐高温快速密闭的总体设计方案.重点介绍了其金属支架结构和耐高温面料的研究.
在我国北方,冬季由于气温低、无蜜源,蜜蜂越冬期间无法从外界获取食物,大部分蜂场采用白砂糖糖浆代替蜜蜂天然的越冬饲料蜂蜜。由于蜜蜂越冬营养需要研究的薄弱,缺乏饲养标准,蜂农
<正>这种有意识的缺失,可将人类视觉美的渴望在镜头给予的想象空间里,得到酣畅的宣泄和张扬,将美的个性恰到好处地夸张和剥离出来,从而创造出一个绮丽诡谲的梦幻场景。作为一
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计算机软件数据接口得到新的发展与突破,通过分析计算机软件数据接口的设计方法,了解计算机软件数据接口的应用策略。为此,本文将针对计算机软件数据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