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再”是现代汉语中的常用副词,不仅使用频率较高,并且语义丰富、用法多样。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再”也成为外国学生的习得难点。前人对“再”的研究涉及了句法、语义、语用以及习得和教学等各个方面,但已有研究成果仍存在一些不足,突出表现为语义研究中的义项划分存在诸多分歧,对各义项的语义解释也各不相同,因此句法、语用以及习得和教学研究也缺少明晰的语义框架作为基础,多呈现孤立、零散的状态。此外,目前还缺少从实际语料的统计和分析出发,反映真实的语言使用情况的研究。本文将现代汉语中的副词“再”的义项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母语语料样本进行统计分析,从中归纳出“再”的7种义项,利用“语义框架”和“语义特征分析”的理论方法对各义项的核心语义进行概括,并探讨了各义项之间的语义关联,构拟出了“再”的义项体系。此外从语料统计出发,本文还总结了“再”各个义项的常见用法,从句法形式、语用条件等方面对之进行了描写。得出“再”的义项体系之后,本文对留学生的作文语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利用前文结论来考察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使用“再”表达各种语义的情况,将其语义及用法的分布和分析结果与母语语料对比,观察二者异同,反映目前留学生对“再”的习得的普遍状况,期望有助于教学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