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素质对青少年手机依赖的影响研究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yanwens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对湖南岳阳、郴州、长沙这三座城市四所学校的565名青少年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了心理素质对青少年手机依赖的影响,为预防和改善青少年学生手机依赖倾向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建议,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青少年手机依赖在总体上呈现出偏低的水平,被调查对象的总体状况良好。这表示在被调查的青少年学生群体中手机依赖现象比较少,这说明大部分青少年学生对手机有正确认识并做到合理使用手机。但是部分指标,尤其是在个体的日常行为被手机使用所影响方面的得分较高,显现出偏高的手机依赖症状。通过对青少年手机依赖量表进行因子分析,本文共提取出三个公因子,即强迫性手机依赖,突显性手机依赖以及戒断性手机依赖,因素与总体概念的一致性较好。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平均得分为3.17,处于中等偏高的水平,表明被调查对象的心理素质状况较好。本文共提取青少年心理素质量表的33项指标做了因子分析,最后整理成四个维度:自我调节能力、自我认同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适应性。心理素质与青少年手机依赖呈现显著负相关,即心理素质水平越低,手机依赖越严重。心理素质的各个因子对手机依赖均有反向预测作用,但对不同类型的手机依赖预测作用有所区别。相关分析的研究表明,自我调节能力能负向预测青少年强迫性手机依赖、突显性手机依赖、戒断性手机依赖及总体手机依赖;自我认同感也能负向预测青少年强迫性手机依赖、突显性手机依赖、戒断性手机依赖及总体手机依赖;适应性能负向预测强迫性手机依赖、戒断性手机依赖及总体手机依赖,但不能预测突显性手机依赖;自主学习能力同样也能负向预测青少年强迫性手机依赖、突显性手机依赖、戒断性手机依赖及总体手机依赖。
其他文献
生育理论通常认为生育意愿对生育水平发展趋势的预测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生育水平的普遍降低与人们的生育意愿密切相关,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价值观念的变迁决定人们理想的子女数量
为了保证桥梁的健康稳定运行,我国针对桥梁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变形测量,但是由于这些技术本身存在一些问题,并且在具体应用中受到一定限制,所以当前很多桥梁变形测量水平并不高
在现代化的大背景下,人们在日常生活里遭遇意义迷失难以避免的;它是和现代社会中“文化堕距”的客观存在相伴随的。而在这种情况下,民间信仰确实可以被用作人们的精神寄托。因此
本文是以长沙市天心区P社区为个案进行的社区居民慈善捐赠行为的实证研究,主要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深度访谈获得相关的研究资料。此次调查研究综合运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
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普遍提升,从而使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职工的休闲时间获得大幅度增长
借贷作为农户的重要经济行为,构成农村地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户在面临扩大再生产或者平滑消费时,一般需要更多资金的投入,当自有资金无法满足时则需要进行借贷。农户在
本研究利用问卷调查和集体座谈会的资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中间层面和个人层面对青年教师队伍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然后运用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对实证研究的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