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形神观一直是中国哲学发展史中非常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随着两汉之际佛学的传入,汉魏南北朝时期成为了形神观讨论的重要时期。文章立足于中国传统哲学,重点以这一时期形神观的发展和转变为中心,探讨从两汉到魏晋南北朝,围绕形神观的讨论有哪些内容,前后的历史发展中体现出怎样的演变规律。首先,汉代形神观的讨论是在先秦相关讨论的基础上进行的。“精神”一词始于春秋、盛于战国和西汉,东汉之后的哲学家们,大部分把“精神”简称为神。与“神”相关的亦有“鬼”、“灵魂”等概念表达。先秦道家和儒家对形神关系都有论述。两汉时期形神关系大体是从精气说的基础上展开的。精气说认为“气”是构成一切生命的元素,形成神主形从的观念;而发展到东汉则认为构成一切的基础是人的形体,以桓谭、王充等为代表。继两汉之后,以佛教学说作为切入点,探讨在二者的影响下形神观的新发展。由于佛教的传入,至南北朝时期,展开了一场关于形神关系是以形为主还是以神为主的思想争论,由此,形神关系转向了形神并重的发展方向。正是这一转变,奠定了魏晋南北朝“形神”关系问题发展的基本走向。最后,尝试着探讨从两汉时期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形神观发展的特点、规律及意义。从神主形从到神灭论,再到形神并重,形神观始终是在神相对形的关系中展开,是对神之于形的诠释和理解的逐渐深化,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到佛学的影响之大。这一时期的讨论承上启下,是中国古代形神观发展中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