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侧丘系腹核上行输入对下丘神经元声信号检测的影响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gg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侧丘系腹核(ventral nucleus of the lateral lemniscus,VNLL)是中枢听觉通路的重要核团之一,也是下丘(inferior colliculus,IC)所接受上行输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在声信号加工、听觉上行传导以及IC神经元声信号检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实验研究了小鼠VNLL神经元对声信号的特征检测,在电刺激VNLL条件下研究了VNLL上行输入对IC神经元声信号检测的影响,获得的实验结果如下:  1.本实验记录了98个VNLL神经元对声信号的反应,其发放模式分为两种类型:起始型和持续型,其中起始型神经元的首次发放潜伏期(first spike latency, FSL)短于持续型神经元的FSL,且在声刺激强度增加时,起始型神经元FSL不缩短,持续型神经元FSL缩短,说明起始型神经元具有时间精确性。实验还比较了起始型和持续型神经元频率调谐曲线的锐化程度,发现它们的Q10和Q30值均无差异,说明VNLL神经元的发放模式与频率调谐能力之间不存在相关性。VNLL神经元的放电率-强度函数(rate-intensity function, RIF)分为三种类型,其比例由大到小依次为单调型、饱和型和非单调型。起始型神经元的动态范围(dynamic range,DR)小于持续型神经元的DR,说明不同发放模式神经元的强度调谐能力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与RIF的类型有关。此外,本实验还发现VNLL神经元的最佳频率与深度呈负相关,该结果支持VNLL具有音频组构的观点。  2.电刺激VNLL条件下记录了85个IC神经元的声反应,其中受抑制IC神经元的比例最大,无影响IC神经元次之,受易化IC神经元最小。比较三类IC神经元的基本参数,发现它们的深度依次降低,FSL依次延长;统计电刺激位点VNLL神经元和记录位点IC神经元的FSL差,显示三类IC神经元FSL差依次增加,说明三类IC神经元的分布可能存在区域性。比较电刺激前后IC神经元强度调谐显示,受抑制IC神经元的RIF被抑制,DR缩短,斜率升高,说明VNLL上行输入增强了IC神经元的强度调谐能力。进一步分析显示,受抑制IC神经元的三类RIF均被抑制,且这种抑制作用随着声强增加而逐渐降低。电刺激前后无影响IC神经元的RIF没有明显变化,强度调谐能力也没有增强。比较电刺激前后IC神经元频率调谐发现,不论是受抑制IC神经元还是无影响IC神经元,它们FTC的Q值均未出现明显变化,表明电刺激VNLL对IC神经元的频率调谐不产生锐化作用,推测IC神经元的频率调谐可能是由VNLL以外的其他核团介导。  
其他文献
本文以自制半焦磺化煤为载体,采用微波辅助液相沉淀法制备TiO2/半焦磺化煤复合光催化剂。磺化煤为半有机质物质,价廉、质轻容易在液相中悬浮,但是由于普通磺化煤易破碎,对温度呈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焦炭生产和消费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焦炭产量达到4.28亿吨,占全球焦炭总量的62%左右。焦化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污染物排放,为引导炼焦
本试验以平邑甜茶(Malus hupenensis (Pamp.)Rehd)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在不同pH(pH4.0、6.0、8.0)处理下对平邑甜茶幼苗的生长状况、Ca2+吸收、分布和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pH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