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异丙嗪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神经细胞的凋亡过程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室依据。 材料与方法 (一) 用SD大鼠按改良Longa氏法制备可再灌注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2h再灌注1h,6h,1d,3d,7d对照组,与之时间点相对应的异丙嗪(Promethazine)组,共11组。结合大鼠动物模型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评分,使用TTC染色方法,测定脑梗死灶体积,动态地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解剖功能变化。(二) 采用双侧颈动脉夹闭10min,再开放造成全脑缺血再灌注的方法制备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异丙嗪组(S+P)、缺血再灌+异丙嗪组(IR+P)、缺血再灌+盐水对照组(IR+NaCl),S+P和IR+P组又各根椐异丙嗪的浓度分为A(5mg/kg)、B(15mg/kg)、C(45mg/kg)三组,共7组,比较各组的MPT。 结果 (一) 对照组再灌注后1-3d动物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最重,至第7d又逐渐恢复;再灌注后1-3d,梗死灶体积最大,7d后开始缩小;异丙嗪组上述损害明显减轻(p均<0.05)。(二) MPT的测定,各组内不同时间点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所以在做各组间比较时,我们统一选取time6(即作用6分钟时)点的值进行比较。结果如下: 1.S+P组:(S+P)C分别与(S+P)B、(S+P)A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S+P)A与(S+P)B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2.IR+P组:(IR+P)A与(IR+P)B、(IR+P)C比较,差异均具显著性意义(P<0.05);(IR+P)C与(IR+P)A、(IR+P)B比较,差异均具显著性意义(P<0.05)。 3.组间比较:(S+P)A、(S+P)B、(IR+P)A与IR+NaC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IR+P)A、(IR+P)B与(S+P)A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