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卫星跟踪技术对黑龙江省泰湖国家湿地公园苍鹭幼鸟出生扩散行为进行了研究,利用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对苍鹭的繁殖地、幼鸟出生后的扩散栖息地、迁徙停歇地以及越冬地的环境因子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对苍鹭幼鸟栖息地最主要环境因子进行了探讨。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于2018年6月,在泰湖国家湿地公园对5只苍鹭(NEFU-01~NEFU-05)幼鸟佩戴GPS/GSM鸟类跟踪器,最后获取2只苍鹭幼鸟(NEFU-03,NEFU-04)扩散时期不同阶段的活动距离、活动面积以及飞行速度、飞行高度、活动区域等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苍鹭幼鸟随着日龄增长其活动面积不断扩大、活动能力也随之增强;扩散中期其体力和飞行能力基本与成鸟相似,已经具备长距离飞行的能力,飞行速度和飞行高度也不断增加;扩散后期幼鸟每日活动规律,日出时出去觅食,日落之前回到栖息地,很少进行长距离高速飞行;本研究还发现苍鹭幼鸟在夜栖地休息时每小时都有活动迹象,活动距离在小于30m范围内,并且很少能在一个小时内保持静止。同年6月~12月,对苍鹭的繁殖地、扩散栖息地、迁徙停歇地以及越冬地的生境选择进行观测,结果发现苍鹭主要选择芦苇沼泽湿地栖息,食物以鱼蛙类为主,植物优势种高度为50cm~220cm,植被盖度在50%以上区域,栖息的水体面积占停歇地面积的50%~100%,并且水质良好,水深为10cm~30cm,透明度在10cm~30cm,苍鹭栖息地人为干扰强度低,干扰距离为100m~700m。利用SPSS软件对苍鹭幼鸟不同时期栖息地植被密度、优势种植物高度、植被盖度、食物丰富度、水深、水体透明度以及人为干扰距离等7个重要环境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发现苍鹭繁殖地主要荷载因子是植被盖度、优势种植物高度和食物丰富度3个因子,扩散栖息地载荷较大的因子是植被盖度和食物丰富度2个因子,迁徙停歇地载荷较大的因子是水深、食物丰富度和人为干扰距离3个因子,在越冬地载荷最大的是人为干扰距离、食物丰富度和植被盖度3个因子。从而可以看出苍鹭在不同时期的栖息地,其主要的环境影响因子有一定差异,总之苍鹭对食物丰富度以及植被因子、水环境因子和人为干扰因子有着较高的要求。通过四个不同时期栖息地主成分分析的综合排名得出,繁殖地是最适合苍鹭栖息的生境,其次是扩散栖息地,再次是越冬地,而迁徙停歇地的生境条件较差。因此,苍鹭选择生境最严格的是幼鸟生长发育地(繁殖地和扩散地),其次是越冬地,而中途停歇地的生境条件可以适当放宽,本研究对苍鹭种群的保护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