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对接机构轮廓设计缺陷与共振设计缺陷的修复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ston_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接机构是卫星交互对接的关键部件,其任务是保证服务卫星与目标卫星的快速对接和可靠连接以及在轨服务操作完成后的平稳可靠分离。卫星对接时对接机构的轮廓设计缺陷会导致较大的对接碰撞力,卫星升空时对接机构的共振设计缺陷会产生较大的应力和振幅,对接机构的轮廓设计缺陷与共振设计缺陷可能导致对接任务的失败。本文综合三爪式对接机构和锥杆式对接机构的优点,设计了一种三爪式类锥杆对接机构,分析了卫星对接时的对接机构的碰撞力和主动端撞击杆的固有振动特性,在此基础上辨识和修复了对接机构中的轮廓设计缺陷和共振设计缺陷。设计了一种三爪式类锥杆轻型对接机构,该对接机构主要由锥杆组件以及三套均匀对称分布的抓取组件等构成,其中锥杆组件负责实现卫星对接的初次捕捉,三套抓取组件负责实现卫星的精准对接,该对接机构具有结构简单、质量轻、可靠性高等优点,可满足中小型卫星对接的任务要求。基于粘着摩擦理论,将对接机构的干摩擦转化为物体表面粗糙峰之间的犁沟力与粘着力,推导了对接机构摩擦系数求解公式。将较硬金属表面粗糙峰等效为刚性圆锥粗糙峰,刚性圆锥粗糙峰的高度为正态分布,通过引用接触因子求解接触曲面粗糙峰之间的犁沟力,利用“鹅卵石”模型分析了物体接触表面之间的粘着力。利用Matlab软件进行算例仿真,研究了物体相对速度、刚性圆锥粗糙峰圆锥半角、曲面曲率半径等参数对摩擦效应的影响,验证了对接机构摩擦系数求解公式的合理性与正确性。结合对接机构摩擦系数求解公式与赫兹理论,建立了考虑摩擦效应的对接机构冲击载荷模型,基于该冲击载荷模型,利用粒子群算法优化了撞击杆对接球头和对接锥面尺寸参数,得到了优化后的表面仿真微观形貌图,降低了对接机构的冲击载荷,修复了对接机构的轮廓设计缺陷。研究了阶梯撞击杆的振动特性,推导了阶梯撞击杆固有频率的计算式,用阶梯撞击杆替代传统的等截面撞击杆,提高了撞击杆的固有频率。将阶梯撞击杆的振动问题等效为阶梯悬臂梁振动问题,基于欧拉伯努利梁理论和梁的连续性性质对阶梯悬臂梁进行了振动分析,采用分段的思想对撞击杆对接球头进行了等效处理,利用阶梯悬臂梁的边界条件推导出了阶梯悬臂梁固有振动频率的计算式。根据阶梯撞击杆固有频率计算公式,在阶梯撞击杆等质量的情况下,利用遗传算法优化了阶梯撞击杆的结构尺寸,得到了阶梯撞击杆前三阶振型,提高了其固有频率,利用有限元仿真验证了阶梯撞击杆固有频率计算公式的正确性。采用Abaqus模拟了火箭升空时随机振动激励对阶梯撞击杆的影响,结果表明,共振设计缺陷修复前有共振现象发生,出现了较大的振幅和应力;共振设计缺陷修复后没有共振现象出现,振幅和应力大大减小。
其他文献
随着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行业的发展,自动测试设备(automatic test equipment,ATE)市场对集成电路测试仪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集成电路测试仪作为一种专业的测试仪器设备,其校准技术也亟待发展。集成电路测试仪的测试参数种类丰富,需要定期对其进行全面的校准,以保证各项参数的指标都能达到测试使用要求。本文设计的混合集成电路测试仪自动校准系统提供512个
信息技术与半导体工艺的日益发展,在提高装备性能的同时也使其自身复杂性不断增加。为保证装备维修性、可靠性、可用性以及战备完好性等指标,故障诊断测试也历经了由简单到先进、由外部到机内的发展阶段,可测性设计也成为装备设计初期需注重的关键环节。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对一种通信装备的机内测试技术进行研究与实现,设计了一种面向通信装备故障诊断测试的BIT(Built-In Test)硬件平台。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
分子电子学是纳米电子领域的重要分支之一,其终极目标是利用单个分子或分子团簇构建功能化的电子元器件。随着微纳米尺度上的探测技术的进步,单分子尺度上的新物理效应都逐渐显现出来。在过去的十几年里,许多的研究都报道了在单分子结中的分子电导特性以及如何控制分子结中的电子传输,经典的中性分子体系,如饱和烷烃链分子和含有不饱和碳链的共轭分子都取得了不错的进展。然而,具有大偶极电子结构的分子体系中的电荷输运特性的
和自然原子相比,固体量子系统具有尺寸较大、耦合较强、容易大规模集成等优点。而混合固体量子系统能够利用各个系统的优点实现一些复杂的功能,可以设计成一些新型的量子相干器件。如微腔、超导量子比特和机械振子组成的混合系统中的电磁诱导透明现象可以用来设计单光子或者双光子开关;纳米机械振子与传输线振子同时和超导量子比特耦合可以做成量子传感器,利用量子比特调控机械振子和传输线振子之间的信息交换;而两个回音壁模式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和有机电致发光技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逐渐成为主流的发光技术,因其响应快、功耗低、色彩鲜艳、对比度高、轻薄和可柔性等优势吸引研究人员投身研究。经过几代发光材料的发展,目前的研究重点逐渐转移到热辅助延迟荧光(TADF)材料上,而激基复合物(Exciplex)体系在实现延迟荧光发射的同时极大简化了材料的分子设计,是一种具有光明前景的材料体系。但是目前激基复合物OLED相关研究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切序列。它是具有最小复杂度的非周期序列,被数学家、物理学家、计算机科学家等长期而广泛的研究。切序列有很多等价的名称,例如:Strumian序列、rotation序列、Christottel词、Beatty序列、characteristic序列、balanced序列等等。本文讨论了三类典型的切序列的间隔序列性质。令ω为序列的一个因子,它在序列中出现无穷多次。ωp表示ω第p次出现,Gp
超快电子衍射(UED)是用于观测物质和材料超快结构变化过程的探针工具,在物理、化学、材料等学科前沿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Me V UED利用微波电子枪获得超短电子束团并从衍射样斑中获得样品结构演化的信息。相比于传统的静电高压加速的ke V UED,Me V UED具有电荷量更高、穿透能力更强等优势。本论文围绕Me V UED的系统优化问题进行了研究,设计搭建了Me V UED装置并开展了超快物理
随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的特征尺寸逼近物理极限,功耗问题成为制约集成电路芯片性能提升的主要瓶颈。而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功耗与器件的亚阈值摆幅密切相关。由于载流子分布受玻尔兹曼热力学定律的限制,传统场效应晶体管的亚阈值摆幅存在60 mV/dec的理论极限。引入铁电负电容可以放大栅极电压对沟道的控制作用,使晶体管器件突破这一理论极限值。由此,铁电负电容场效应晶体管成为发展低压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指出到2035年将建成20万公里长的铁路干线,解决我国交通运输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钢轨作为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恶劣的运行工况和制造缺陷,在列车往复碾压下将会产生伤损;钢轨伤损对人民生命物质安全有潜在威胁,有必要对钢轨伤损进行检测分析。调研发现,目前钢轨伤损的检测多采用仿真计算,电涡流无损检测的正向解析求解较少;钢轨动态巡检时,动静区域的网格划分是一个难题;无损检
航天电源控制系统是航天电子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效工作寿命是决定航天器工作寿命的关键因素,航天电子产品曾出现由于航天电源控制系统工作寿命过短,造成航天器工作寿命提前终结的情况。本文从航天电源控制系统基础的寿命特征识别、寿命量化及控制机理模型、工艺控制、全过程可靠性信息识别等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影响航天电源控制系统失效的因素,开展航天电源控制系统关键模块的可靠性分析。同时,由于无法准确控制航天电源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