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社会各方面的不平等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并且己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在教育领域中也不例外。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社会平等就显得很有必要,与此同时“教育机会均等”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人们开始花大功夫研究这一问题。在我国,很多学者研究教育公平的问题,尤其是城乡之间教育公平问题。他们着眼于城乡之间的义务教育、高等教育、素质教育的公平问题,以及入学机会享受教育资源方面等的问题。但是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对教育均等问题的研究比较落后,在研究的时间和领域上也存在差距。而且由于之前人们普遍认为的一种错误观念即不平等是阶级社会的产物,而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都是平等的,因此不存在不平等,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因此,那时候很少有人去研究教育均等问题。八十年代之后,改革开放不但推动了国家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进步有学者开始认识到这种思想是一种误区,并着手深思教育机会均等的问题,也取得了丰硕的成绩。尤其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教育事业的进步,学者们开始研究重点大学入学机会的问题。在分析近几年甚至是近十年我国重点大学录取情况之后,我们不难发现我国重点大学入学机会在起点上就处于一种不平衡的状态,城市学生的入学机会多而农村学生的入学机会少,城乡之间处于严重的不平衡趋势。鉴于这种现实情况,现阶段解决重点大学入学机会均等的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好的问题,因此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发挥应有的作用,共同缓解这种不公平的现状。享有重点大学入学机会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能够进入重点高校学习会获取比别人更多的文化资源、社会资源等等,就会比别人更容易实现人生的成功、更容易进入较高的社会层次。所以在我国重点大学入学机会不均等情况比较严重的背景下,以重点大学入学机会起点作为研究的突破口有着重要的意义。重点大学为我国的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一大批的高端人才,同时为社会进步提供了知识基础和精神动力,在我国的教育事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我国的重点大学教育事业取得可喜的成绩,入学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在我国的重点大学中,农村学生越来越少,重点大学入学机会的城乡不平衡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因此,研究重点大学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问题无疑就具有深刻而又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比较法、文献法、调查法等方法,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重点大学为例,通过对城乡的学生在进入重点大学的机会方面的分析研究,指出他们在这方面存在差异性,而且尽可能的找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提出解决的对策。通过分析指出,影响城乡学生进入重点大学的因素主要有:社会制度、高考制度、家庭因素、政府政策以及就业前景等等。近年来进入重点大学学生总人数明显增加,然而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的比例明显的不均衡,农村学生的比例明显的下降。通过对城乡间重点大学入学机会的差异的影响因素以及改进措施的研究,我们可以缓解当前城乡重点大学入学机会差异,缩小城乡教育投入差距、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改革高考录取招生制度,从而促进城乡重点大学入学机会趋向公平,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