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以海藻酸钠和羟基磷灰石纳米粒为药物载体,构建并鉴定ASGP-R介导的主动靶向肝脏纳米载体基因药物模型;比较乳糖化修饰纳米粒携带外源性基因经静脉途径给药时,肝脏靶向导入的效果。 方法 以还原胺化法合成半乳糖多聚赖氨酸;应用“成胶现象”合成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Alg-LacPLL)纳米胶;应用共沉淀法制成外包聚乙二醇的羟基磷灰石纳米粒(HAP),并用多聚赖氨酸进行表面改性。制备相应糖化纳米粒。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质粒pEGFP-C1为报告基因,将其分别与上述两种纳米粒和两种相应糖化组耦联,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光光度计分析载体与DNA结合力,构建ASGP-R介导的主动靶向肝脏纳米载体基因药物模型。经尾静脉注射导入大鼠体内,通过放射性示踪标记的方法观察四种不同载体在肝脏和其他脏器的分布。 结果 1.电镜检测证实HAP纳米粒呈均匀分散的针状颗粒,粒径20nm左右,通过调节电位(Na2CO3,PBS)HAP能有效结合PLL,粒径增大不明显;海藻酸钠PLL纳米粒粒径250nm左右,球形,大小分布均匀,优化制备条件为:18mmol/l CaCl2、0.06%海藻酸钠,先加CaCl2再加PLL; 2.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示:HAP-PLL纳米粒能有效结合pEGFP-C1,开始完全包埋的质量比(HAP-PLL NP:pEGFP-C1)为:30:1。分光光度计示:Alg一LacPLL纳米粒DNA掺入比例为68.3士2.Icyo; 3.从鼠体内肝吸收曲线看,HAP一LacPLLNP肝放射活性明显高于HAP一PLLNP(t3=3.033,P<O.05),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但5分钟前较后者低。HAP一PLLNP30分钟时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HAP一LACPLL逐渐升高并维持在高水平,直到给药后45分后下降,继续低水平维持。Alg一LaePLLNP肝放射活性略高于Alg一PLLNP(t3=1.054,P)0.05),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给药30分鼠体生物分布显示,Alg一PLLNP以肺为第一靶向器官,肝为第二靶向器官,Alg一LacPLLNP以肝为第一靶向器官。但LSD统计结果显示:肝肺两器官之间均无显著差异,肝或肺与其他器官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结论 l、海藻酸钠纳米粒的制备与载体海藻酸钠的浓度、最佳凝聚剂氯化钙的浓度以及氯化钙,PLL的加入顺序密切相关;经基磷灰石纳米粒的PLL改性与其表面g电位密切相关。 2、pEGFP一C,质粒包裹于Alg一LacPLLNP内部,通过静电吸附于HAP一LaePLLNP表面。 3、经静脉途径给药,乳糖化纳米粒靶向定位优于无糖化纳米粒,乳糖化修饰经基磷灰石一多聚赖氨酸纳米粒可作为肝靶向基因转移载体。